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664609
大小:817.5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8-09-20
《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程序问题及办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程序问题及办法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黄亮明2基本概念管理工作管理流程问题及注意事项3基本概念精神障碍: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进而导致出现以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各种精神活动异常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泛指一切的因精神问题而影响到个体的心理社会功能,精神障碍是一个更宽的范畴。4精神病:特指具有幻觉、妄想或明显的精神运动兴奋或抑制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最典型的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重性躁狂症和抑郁症。因此精神病只是精神障碍中的一小部分。5重性精神疾病具有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妄想等具有危险性行为
2、—肇事肇祸、自杀自伤无自知力社会功能受到严重损害6重性精神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7重性精神病发病特点发病时,患者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对行为的控制力,并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自身或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8重性精神疾病的社会危害2010年9月12日凌晨零点20分,兰州开往武汉的K862次旅客列车运行至河南境内时,一名精神病患者旅客突然发病,持刀砍杀周围旅客,8名旅客被刺伤。该列车在洛阳站停靠后,8名伤者被及时送往洛阳的三所医院接受救治,其中一人经抢救无效死亡。9重性精神疾病的社会危害1、殃及家庭。2、
3、祸及他人。3、危害自己。4、危及社会。10重性精神疾病的社会危害卫生部提供的资料显示,精神疾病在中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重性精神病患病率由20世纪50年代的2.7‰,70年代的5.4‰,上升到80年代的11.4‰。到了90年代,1993年国内抽样调查显示,发病率达13.47‰。11有三种原因造成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就诊率低:一、是文化和社会背景,公众对精神疾病的排斥,使很多人不敢公开去看精神医生,也不想让别人知道他去看这个病。第二、是患者没有意识到这可能是病,也就是说,患者根本不知道通过看医生、治疗吃药可以治愈自己的心理障碍。三、可能是没有足够的经费。12对策把重性精神病人
4、管理纳入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13对策改扩建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科,提高对重性精神病人的救治能力,改善就医环境,全面加强精神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工作。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农村乡镇卫生院建设,按照医改的部署和要求,把重性精神病人管理纳入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做好登记和随访工作,与公安、民政等基层政府部门密切配合,分工负责,切实落实病人管理。14对策有关部门研究解决重性精神病人医疗费用和精神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农村乡镇卫生院的经费保障问题。15对策卫生部2009年发布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2012
5、年进行了修订:《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2年版)》16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职责1、承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收集与报告工作。2、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指导下,定期随访患者,指导患者服药,向患者家庭成员提供护理指导。3、协助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急医疗处置。4、向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诊疾病复发患者。5、参与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工作。17重性精神病社区管理团队及场所精神病专科医生、护士社区全科医生、护士(精防医、护)社区社会工作者精神病管理室18服务对象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19评估、建立健康档案建立《居民个人健康档案》《重性精神疾
6、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按规定分类随访干预登记患者,填写《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20评估危险性评估共分为6级: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5级:持管制性危险武器的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21随访对于纳入健康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随访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
7、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置或转诊,并进行紧急处理22分类干预根据患者的精神症状及其它情况:将患者分为病情稳定、基本稳定和不稳定3大类及危重情况紧急处理,进行分类干预。23病情稳定患者:危险性评估为0级,若无其他异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24病情基本稳定患者:危险性评估为1~2级:措施1、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2、查找原因3、对症治疗4、必要时与患者原主管精神科执业医师联系,或在精神科执业医师指导下治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