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职业教育毕业论文 对柔道队业余训练的运动负荷科学安排的探讨

教育类职业教育毕业论文 对柔道队业余训练的运动负荷科学安排的探讨

ID:1865085

大小:3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13

教育类职业教育毕业论文 对柔道队业余训练的运动负荷科学安排的探讨_第1页
教育类职业教育毕业论文 对柔道队业余训练的运动负荷科学安排的探讨_第2页
教育类职业教育毕业论文 对柔道队业余训练的运动负荷科学安排的探讨_第3页
教育类职业教育毕业论文 对柔道队业余训练的运动负荷科学安排的探讨_第4页
教育类职业教育毕业论文 对柔道队业余训练的运动负荷科学安排的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类职业教育毕业论文 对柔道队业余训练的运动负荷科学安排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教育类职业教育论文题目:对柔道队业余训练的运动负荷科学安排的探讨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作者:孙春霞;陈秀艳;佘军标  摘要:目的是探讨柔道队业余训练的运动负荷安排,方法是针对学校运动队业余训练的现状,利用晨脉、运动心率、肌肉用力感等生理机能指标和一些教学观察对训练后机体反映进行评价,发现运动员出现较大疲劳时晨脉会高出正常值4次/分以上,肌肉用力感差值在女4.2Kg和男4.8Kg以上,运动心率相差值大于20%。结论:学校柔道队的训练负荷的安排要以运

2、动员的机能测试指标结合教学观察的结果为依据。  关键词:运动队;训练负荷;运动机能;监控    1.前言  中小学运动队的学生大都是没有经历过运动类专业训练,而只是在运动方面略有特长。为了备战市级运动会和挑选运动苗子,学校运动队的学生要在较短训练时间内达到一定的训练水平,训练负荷的科学安排至关重要。运用简易的运动机能评价和疲劳恢复判断等方法是训练负荷科学安排的前提和依据。  2.研究对象  深圳小学柔道男女队员各10人,身体健康,平均年龄男12.7±1.2岁,女13.1±1.2岁,平均身高男1.63±0.08米,女1.62±0

3、.05米。研究时间从2008年3月至10月。  3.研究内容和方法  3.1训练负荷安排原则  训练计划的安排是围绕训练目标和比赛任务而制定的,而训练目标是建立在运动员的现实状态上,因此对运动员现实状态进行诊断是制定训练计划的前提,而对运动机能进行评定是对具体的训练负荷效应的检验和反馈,这就是训练负荷安排的总原则。运动训练会引起人体内部产生深刻的生理生化变化,正是这些内部的深刻变化才引起人体机能上的改变,而机能上的改变才能引起训练水平和成绩的变化(1)。根据上述原则首先对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机能现状进行测试和了解,发现学生运动员

4、的运动机能水平普遍很低,对训练负荷的反应也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在安排训练计划和实施训练时充分考虑运动员的具体水平和个体差异。运动训练主要是两个提高,一个是运动技能的提高,另一个就是最重要的运动机能的提高。所以在备战深圳市运动会的赛前8个月中,根据柔道队员的现状,训练负荷的总体安排是前二个月时间冲击运动量,旨在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机能,同时修正和提高运动技能,随后两个月冲击强度,强度训练是训练的关键,是提高运动成绩的灵魂,此后减量诱导训练1个半月,剩余1个半月时间为赛前训练。赛前训练一共七周,前四周为大负荷应激强化训练,后三周为减

5、量诱导调整训练。  3.2对训练负荷进行监控的某些运动机能指标和疲劳指标  运动训练最难掌握的就是训练负荷的具体安排,训练负荷的安排是否合理和恰如其分,运动员对负荷刺激的反应是不够还是过度,光凭经验是难以判断的。所以从机能测试和教学观察是训练负荷安排的前提和依据的原则,根据柔道运动项目特点,其运动会使精血、津液耗损较大,肌肉、肌腱有劳损,脏腑及神志有损及(2),因此选择晨脉、运动心率、肌肉用力感、教学观察、个体主观疲劳感等简易的方法和手段去测试和判断运动员的机能和疲劳状态。  3.2.1晨脉和运动心率    晨脉表,横轴是每月

6、的日期,1号到31号,纵轴是心率(次/分)和个体主观疲劳感(级)。  个体主观疲劳感分为四级:一级为无疲劳感;二级为轻度疲劳;三级为中度疲劳;四级为重个体主观疲劳感分为四级:一级为无疲劳感;二级为轻度疲劳;三级为中度疲劳;四级为重度疲劳。运动员每天早晨醒来时,便测试记录晨脉,记录时须保持静卧状态,在填写晨脉表时同时将个体主观疲劳感记上。  记录运动心率是在训练课中,一组训练内容结束后的即刻脉搏和休息二分钟后的恢复脉搏,通过两次脉搏之间的差值来判断训练负荷是否适宜。  3.2.2肌肉用力感  用握力计测试用力感,先让受试者优势手

7、手臂伸直放在大腿外侧,以最大用力握一次,然后让被试体验2次其本人最大用力1/2的用力感觉,再根据此感觉复制2次,记录其体验时与复制时的误差值。肌肉用力感的测试主要放在大负荷训练后或次日晨。  3.2.3教学观察  教学观察主要是观察和询问运动员的一些表征,如眼神、情绪、睡眠、食欲等,从这些表征能反应运动员的疲劳恢复状态。  3.3对训练负荷进行监控的一些结果  对连续8个月的运动机能测试指标晨脉、运动心率相差率、肌肉用力感等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教学观察,结果发现其一定规律性的东西,如下表:  上表中机能正常与机能下降时的晨脉值

8、、运动心率恢复值、肌肉用力感的差异经多重检验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  当晨脉值比正常值高出4次/分左右,运动员自填个体主观疲劳往往在中度疲劳以上,这与有关文献报告相似(1)。在一组训练负荷结束时的即刻心率与恢复2分钟后心率相差在20%以内时,其肌肉用力感的差值往往会大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