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646059
大小:1.51 MB
页数:197页
时间:2018-09-19
《扬州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扬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研究报告(2013-2020)扬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3-2020)研究报告(征求意见稿)扬州市人民政府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二〇一三年十一月扬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研究报告(2013-2020)目录前言I1规划总则11.1指导思想11.2编制原则11.3编制依据21.4规划范围51.5规划期限51.6总体思路52建设基础条件分析72.1自然概况72.2经济与社会发展102.3环境质量状况122.4资源能源消耗132.5污染物排放182.6扬州生态文明建设优势与挑战223规划目标与指标293.1
2、规划目标293.2规划指标31扬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研究报告(2013-2020)4优化生态空间规划344.1现状分析344.2规划目标364.3规划措施375生态文化建设规划465.1现状分析465.2规划目标485.3规划措施496生态产业建设规划596.1现状分析596.2规划目标706.3规划措施727生态环境建设规划897.1现状分析897.2规划目标957.3规划措施968生态人居建设规划1108.1现状分析1108.2规划目标1158.3规划措施115扬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研究报告(2013-2020)9
3、生态制度建设规划1259.1现状分析1259.2规划目标1269.3规划措施12710重点建设项目及投资效益分析13610.1重点建设项目13610.2生态文明示范点15210.3资金来源与融资渠道15410.4效益分析15711保障措施15911.1组织保障15911.2体制机制保障16011.3人才技术保障16011.4资金保障16111.5公众参与保障16211.6宣传教育保障163附录1指标解释165附录2扬州市生态红线区域名录184扬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研究报告(2013-2020)前言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
4、七大提出的战略任务。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作为“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性、基础性地位。2013年3月8日,习总书记对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江苏代表提出“让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为建设美丽中国作贡献”的要求。江苏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将生态文明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标杆,使生态文明成为江苏的重要品牌,绘写“中国梦”的江苏篇章。2013年7月省委十二届五次全
5、会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专门部署,会上印发了《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率先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意见》和《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3~2022)的通知》,计划用十年左右时间,实现生态省建设目标,率先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把江苏建成经济发达与生态宜居协调融合、都市风貌与田园风光相映生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II扬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研究报告(2013-2020)扬州位于江苏省中部,地处江淮下游的长江之北、淮河之南,运河与长江的交汇点上,是我国著名的历史
6、文化名城,素有“淮左名都”之美誉,是一座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扬州市委、市政府根据扬州自身资源潜力和在区域及全球经济格局中所处的战略定位,选择了一条发展循环经济和开展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复兴扬州的生态资产、生态产业和生态文化,建设作为区域生态经济中心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花园式的生态城市。曾获得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市、国家城市信息化试点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等多项称号。
7、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经济快速增长,扬州市在空间格局优化、资源能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制度建设方面遇到了发展瓶颈。扬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在生态市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目标。坚持“五位一体”统筹推进,实现扬州跨江融合发展,最终建成生态安全可靠、生态文化先进、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良好、生态人居优美、生态制度完善的“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II扬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研究报告(2013-2020)1规划总则1.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8、,坚持“五位一体”统筹推进,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发展方针,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导向,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核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重点,以全民共建共享为基础,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同步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