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考点1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圆学子梦想铸金字品牌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考点1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2013·北京文综·T18)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D.民族
2、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解析】选D。从材料中“洋纱一项进口日多”“无不用洋纱之地”等信息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大量进口洋纱,故D正确。从“江、皖、川、楚等省”可知A错误;从洋纱“较洋布行销尤广”“或有难销洋布之区”不能得出B、C结论。2..(2013·福建文综·T19)表1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除第一次世界大战外,还包括 ( )表1年份1912191319141915工厂数(家)4646122-11-圆学子梦想铸金字品牌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B.实业救国开始兴
3、起C.国货运动的推动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解题指南】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材料的分析和解读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结合时代特征来解读表格数据的变化。【解析】选C。表格反映了民国初年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短期内在华外国企业数量大幅减少的历史现象。究其原因,除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冲击,还应考虑到民国初年有利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历史原因,诸如民国政府政策、抵制洋货运动等。据此判断,A、B、D不符合史实,只有C最符合题意。3.(2013·江苏单科·T8)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
4、况的主要原因是 ( )中国轮船统计年份船只吨位其中千吨以上轮船船只吨位19281352290791117213482193027924154471382479691932345657725717834221119353895675173208461812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11-圆学子梦想铸金字品牌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解题指南】材料中表格数据表明1928-1935年中国轮船船只和吨位数迅速增长,反映了当时民族工业的
5、较快发展,结合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史实,逐一分析备选项。【解析】选C。抓住时间1928-1935年,这一时期正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政策因素,促进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A是1937-1945年抗战时期,B是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发生在1946年,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A、B、D均不符合题干时间要求。4.(2013·安徽文综·T15)图3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6、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B.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D.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解题指南】本题用饼状图考查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及其关系,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解析】选B。见下图中的分析:-11-圆学子梦想铸金字品牌5.(2013·海南单科·T13)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7、(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解析】选B。注意对材料的阅读理解,材料强调西洋立国本末相辅以强,洋务运动只是学习了其“末”,而没有学习其“本”(政治制度和法律),所以无法达到强国的目标,郭嵩焘主张本末皆学,所以是对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突破。材料反对中体西用,排除A。顽固派主张维持原有的格局不变,不符合郭嵩焘的思想观点,排除C。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是康有为奠定的,排除D。6.(2
8、013·海南单科·T15)图2为某国1919年对华进出口贸易分区示意图,该国是 ( )-11-圆学子梦想铸金字品牌A.日本 B.德国 C.苏俄 D.法国【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解析】选A。依据图表进行分析判断,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进出口总量明显比其他地区高,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日本加紧对东北和华北地区的经济侵略,故选A。7.(2013·四川文综·T5)美国银行家杨格在《1927至1937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中说:“美国有意识地抬高银价。……已在中国酿成无法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