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境”看金圣叹美学思想之渊源

从“三境”看金圣叹美学思想之渊源

ID:18624828

大小:5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20

从“三境”看金圣叹美学思想之渊源_第1页
从“三境”看金圣叹美学思想之渊源_第2页
从“三境”看金圣叹美学思想之渊源_第3页
从“三境”看金圣叹美学思想之渊源_第4页
从“三境”看金圣叹美学思想之渊源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三境”看金圣叹美学思想之渊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从“三境”说看金圣叹美学思想之渊源《天津社会科学》1988-3作品介绍从“三境”说看金圣叹美学思想之渊源《天津社会科学》1988-3作品介绍从“三境”说看金圣叹美学思想之渊源《天津社会科学》1988-3作品介绍从“三境”说看金圣叹美学思想之渊源陈洪    金圣叹评点《水浒》,在序言中首标“三境”之说。联系金氏的《西厢》评、唐诗评、古文评,可以看出,“三境”说的观点贯穿于金氏一生的文学批评之中,成为富有美学意义的基本指导思想。剖析“三境”说,有助于我们认识金圣叹美学思想“杂糅三教,一以贯之”的特点。一    金圣叹在《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序一》中,以庄周、屈平、司马迁、杜

2、甫、施耐庵、董解元(后又改为王实甫)为文学史上的“六才子”,并概括其创作特色道:此其人,……心之所至,手亦至焉;心之所不至,手亦至焉;心之所不至,手亦不至焉。心之所至,手亦至焉者,文章之境也。心之所不至,亦至焉者,文章之神境也。心之所不至,手亦不至焉者,文章之化境也。夫文章至于心手皆不至,则是其纸上无字、无句、无局、无思者也,而独能令千万世下人之读吾文者,其心头眼底乃窅窅有思,乃摇摇有局,乃铿铿有句,乃烨烨有字,则是其提笔临纸之时,才以绕其前,才以绕其后,而非徒(陡)然卒然之事也。在《第六才子书西厢记》第一本中有一段总批,与此相似,一并录下:    吾尝观古今人之文矣,有

3、用笔而其笔不得者,有用笔而其笔到者,有用笔而其笔之前、笔之后、不用笔处无不到者。夫用笔而其笔不到,则用一笔而一笔不到,虽用十、百、千乃至万笔,而十、百、千、万笔皆不到也,若兹人毋宁不用笔可也。用笔而其笔到,则用一笔,则斯一笔到;再用一笔,斯一笔又到;因而用十、百、千乃至万笔,斯万笔并到,如先生是真用笔人也。若夫用笔而其笔之前、笔之后、不用笔处无处不到,此人以鸿钧为心,造化为手,阴阳为笔,万象为墨。心之所不得至,笔已至焉;笔之所不得至,心已至焉;笔所已至,心遂不必至焉。以上两段文字一写于崇祯十四年,一写于顺治十四年,相隔几二十年,分属金圣叹文学批评鼎盛期之首尾。参照读来,虽

4、个别提法有别,但大端如合符契。    从表面一层看来,“三境”说谈的是文学作品所达到的艺术高度问题。《水浒序》中提出圣境、神境、化境,《西厢》评中也提出用笔的三种水准,二者稍有出入。《西厢》评的最低水准是“用笔皆不到”,所指为文学门外汉。次高水准为“用笔皆到”,则相当于“圣境”,亦即“心至手亦至”的辞达之境。而最高水准为“不用笔处无处不到”,则相当于“神”、“化”之境。“神”、“化”二境有着程度上的差别,但意在言外是二者与圣境的对比。略异求同观之,上面两段论述的中心意思是一致的,都是认为文学作品的表现能力不同,或言尽于意,或言外有意,而以言外有意为上品。    如果我们的

5、探索到此为止,则“三境”说仍不过肤廓之常谈而已。但是,把金圣叹在批评实践中具体运用与之对照,就发发现比较丰厚的内涵:    《水浒传》第十四回吴用说三阮撞筹一节,书中写道:“阮小五听了道,‘罢!罢!’叫道:‘七哥,我和你说什么来!’”金圣叹批曰:“‘罢罢’只二字,忽插入‘叫道’二字作叙事,然后又说出九个字来,却无一字是实,而能令读者心前眼前,若有无数事情、无数说话。灵心妙笔,一至于此!”阮小五的两句话如同云雾中神龙,见首不见尾。作者并未实写他何以叫出“罢!罢!”更未交待他与阮小七说过什么。但有此二句,有心读者自然明白,阮氏兄弟日常谈论时的胸襟抱负,以及谋及出路时顾盼踌躇之

6、情;抑或吴用来到后,兄弟三人曾对其来意有过一番揣测,故闻吴用之说词便立即作出了如此兴历、决断的反应。于是乎,正如金圣叹指出的那样,在作者“用笔之前”,读者隐然看出了风光旖旎的一片天地。    《西厢记》一本二折张生向法聪借房,上场后劈头唱了一句:“不做周方,埋怨杀你个法聪和尚!”周方,即行方便。金圣叹在此有两段详细的批语,其中云:“张生固未尝先云借房,则聪殊中知其‘不做周方’之为何语也。张生未尝先云借房而便发极云‘不做周方’者,此其一夜心问口、口问心,既经百千万遍,则更不计他人之知与不知也。只此起头一笔二句十三字,便将张生一夜无眠,尽根极底,生描活现。所谓用笔在未用笔前,

7、其妙则至于此。”“试思‘不做周方’二句,十三字耳,其前乃有如许一篇大文,岂不奇绝!”    以上皆属金圣叹盛赞的“化境”文字,其特点在于略过人物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不写,却写心理活动后的语言行为。把言行写得富有特色,往往显得突兀、出人意外,从而引起读者注意,激发其想象力,使读者领悟到前此曾有一番心理活动。此正所谓“用笔在其笔之前后”,而其作用则在于含蓄地表现人物心态,使作品更耐品味。    再如《水浒》五十五回时迁盗甲。书中写徐宁家门外黄昏时情景,金圣叹批道:“‘只见’如画。只见徐宁归家,只见两人关门,只见静悄悄地。前两‘只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