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超长有粘结预应力楼盖施工工法

大面积、超长有粘结预应力楼盖施工工法

ID:18622711

大小:380.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9-19

大面积、超长有粘结预应力楼盖施工工法_第1页
大面积、超长有粘结预应力楼盖施工工法_第2页
大面积、超长有粘结预应力楼盖施工工法_第3页
大面积、超长有粘结预应力楼盖施工工法_第4页
大面积、超长有粘结预应力楼盖施工工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面积、超长有粘结预应力楼盖施工工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面积、超长有粘结预应力楼盖施工工法工法编号:RJGF(闽)—S2—2009完成单位:福建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主要完成人:吕建星吴炳来蔡自力1前言随着经济发展,单层面积、柱网间距大的商场、会议中心、展览厅、车站等大型建筑物日益增多,这类建筑经常采用现浇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楼盖,即楼盖的框架主、次梁采用有粘结预应力梁,且整个楼盖不设缝、面积大、长度超长。在预应力施工中如何做到楼盖一次成型,避免分段施工,分段张拉,简化施工程序,缩短工期。我司在施工的福建晋江SM商业城、厦门SM商业城的施工中进行了探索。经过不断的总结、完善,形成了本施工工法,该工法

2、关键技术获1999年度福建省工程建设系统QC成果二等奖。厦门SM商业城大面积、超长预应力施工技术应用获2003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本工法在实际施工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工法特点2.0.1预应力施工与其它专业施工密切配合,穿插进行,充分利用结构面积大的特点,使其它工序与预应力施工工序合理搭接,在不影响工期情况下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2.0.2超长预应力筋交叉搭接,使大面积预应力楼盖一次成型,避免分段施工、分段张拉,简化施工程序,节约工期。2.0.3预应力筋布设灵活,可按受力需要布设成各种曲线形式,按实际需要进行分束;预应

3、力筋固定锚固端、张拉端设置灵活;预应力筋、锚具利用率高。2.0.4预应力的张拉、灌浆设备系统化、轻便化,人员专业化,施工效率高,安全可靠,成本低。3适用范围本工法适用于大面积、超长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楼盖结构预应力砼的施工,主要针对楼盖纵横两向连续长度超长,主、次梁跨度超15米,配有大量有粘结预应力筋的工程。134工艺原理本工法所指的大面积、超长楼盖指面积超过5000M2,连续长度超过60M,楼盖框架主、次梁均配置预应力筋的楼盖。由于预应力束长度受到摩擦损失的限制,一般单端张拉曲线束应小于两跨,两端张拉曲线束应小于四跨,因此存在超长预应力束连

4、接的问题。本工法预应力束采用交叉搭接布束方案(如图4),即在连续梁中间支座两端设置张拉锚固端,使预应力束之间通过交叉搭接连接起来。中间张拉端设在梁顶或梁侧。采用这种连接方式使楼盖超长预应力梁不必分段施工,整条梁同时铺设预应力筋,同时浇灌,同时张拉,从而简化整个楼盖的施工。针对结构单层面积大,每层施工周期长,预应力工程规模大的工程,本工法在施工工艺中强调对预应力施工过程的检查及成品保护。同时结合结构特点,合理控制施工节奏,充分利用模板架料的周转,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图4交叉搭接布束示意图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5.1施工工艺流程安装梁支架安

5、装梁底模、一面侧模、隔跨板模绑扎梁钢筋波纹管制作预应力筋铺设钢绞线下料梁筋调整封另一面侧模、其余板模13绑扎板筋预应力筋铺设检查浇梁板砼→制作砼试块砼养护,拆侧模清理张拉头,灌水检查张拉←压砼试块孔道灌浆→制作水泥浆试块封锚←孔道水泥浆养护拆底模及支撑←压水泥浆试块图5.1预应力楼盖施工工艺流程图5.2绘制施工翻样图施工前,根据现场情况对预应力设计图进行细化,绘出安装翻样图,以指导现场施工。现场施工的翻样图包括:非预应力筋位置详图;预应力筋分束及其编号;预应力束在每个固定支架处的高度;预应力筋与非预应力筋的位置关系详图;预应力束锚固端的位

6、置及安装详图;梁柱节点细部详图等。翻样图应经设计单位审核认可。5.2.1非预应力筋位置详图对非预应力钢筋需要详细定位的主要有梁面纵筋、柱主筋。梁面设置张拉端时,梁面筋排列应使中间两根面筋净距大于锚环直径,中柱主筋的排列应保证预应力束能顺利穿过柱节点,边柱主筋的排列应保证端部张拉端能顺利张拉。图5.2.1-1~5.2.1-3为典型非预力筋的排列详图。图5.2.1-1梁面筋排列示意图图5.2.1-2中柱纵筋排列示意图图5.2.1-3边柱纵筋排列示意图5.2.2预应力筋分束编号13预应力梁配有较多钢绞线时,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束,一般每束

7、为5-12根钢绞线,大于12根预应力束,锚垫板太大,不利安装及张拉,但若每束根数太少,则束数过多也不利于排管。每根梁预应力束最好能排成一排,束间净距、预应力束保护层应不低于75mm。预应力束在梁截面的排列应对称。预应力束的长度单端张拉最长不超过两跨,两端张拉不超过四跨。应尽量采用两端张拉,以减少预应力束搭接数量。分束后在翻样图上给出每束编号。5.2.3预应力束位置高度根据设计的预力束曲线形状,确定预应力束在每一固定支架处的垂直、水平位置,当以箍肢作为支架时,由于箍筋位置随意性较大,翻样图上预应力束固定点的位置可能与现场筋箍位置相距一段距离

8、,因此除给出预应力曲线束在固定点的高度外,还应给出该点斜率,以供现场修正,修正大小为该点的斜率乘以该点与箍筋的距离。5.2.4锚固端设置张拉端最好设在梁端,超长束存在交叉搭接,应在梁中间支座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