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综述现代波谱分析的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综述现代波谱分析的进展学号:150309235姓名:周静摘要:波谱分析主要是以光学理论为基础,以物质与光相互作用为条件,建立物质分子结构与电磁辐射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进行物质分子几何异构、立体异构、构象异构和分子结构分析和鉴定的方法。它主要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荧光光谱、拉曼光谱等。本文对现代波谱分析的新方法、新成就及新应用进行简要的描述。关键词:波谱法,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进展,应用一、紫外——可见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也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根据溶液中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程度来确定物质
2、的组成、含量,推测物质结构的分析方法。其应用非常广泛:用于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和结构分析;无机和有机物的分析,配合物的组成及解离常数的测定等。1紫外可见光谱法的研究进展1.1、动力学光度法。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因其灵敏度高所需仪器设备简单而始终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其测定范围包括无机物、有机物,特别是生物和药物分析中得到较多应用。例如在邻苯二甲酸氢钾-氢氧化钠介质中,以钴(Ⅱ)催化过氧化氢氧化DCF偶氮胂的褪色反应为指示反应,测定中草药样品中的钴,方法的检出限为216×10-12g/mL。利用催化反应的激活或抑制作用和酶法进行动力学光度法测定,扩大了方法的应用范围。1.2、固
3、相光度法。将有色结合物吸附或萃取在固相离子交换树脂上,再在固相进行光度测定,往往是分离和富集同时完成,也可在高效液相色谱和流动注射分析中应用,利用导数技术可降低或消除噪声的影响,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易于实现自动操作。固相分光光度法作为一种新的痕量分析手段正在兴起,不断研究出新的固相载体,与其它技术联用更是增强了它的活力,拓宽了它的应用范围。1.3、液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光度检测。光度法是液相色谱及毛细管电泳最常用的检测手段。毛细管电泳法是一种高效液相分离法,是经典电泳技术和现代微机分离相结合的产物,与传统的分离方法相比,它的显著特点是简单、高效、快速和微
4、量。而紫外-8可见吸收是毛细管电泳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检测手段。如用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法同时测定复方芦丁片中芦丁和维生素C的含量,检测下限分别为01002mg和0101mg[13],用于实际样品测定。灵敏度不高是紫外-可见吸收检测法的主要缺点,这主要是光程太短造成的。2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法新应用2.1测定监测反应过程。用差示分光光度[16]法研究生物大分子与配基之间的相互反应。差示分光光度法所得的差示光谱,既可用以分析生物大分子与配基之间是否发生反应,提供定性的证据,也可对这种反应进行定量分析。只要测出λmax,以及λmax时的△A。除此之外,许多大分子物质也用此方法研究
5、。配基种类多种多样,包括辅基和辅酶以及一些金属离子。2.2在核酸分析中的应用。核酸、核苷酸及核苷的组成成分中均含有嘌呤、嘧啶碱基,这些碱基都具有共轭双键,因而它们都具有吸收紫外光的特性,能吸收250-290nm波段的紫外光,最大吸收波长在260nm波长处。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核酸时,规定在260nm波长下,每毫升含1微克DNA溶液的吸光度为0.020,而每毫升含1微克RNA溶液。吸光度的比值可判断样品的纯度。利用分光光度法还可以定性鉴定核酸的纯度。为增强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的准确度,很多人使用有机染料与核酸作用,通过核酸对吸光度的减色作用来测定核酸。作用机理是
6、有机阳离子试剂以静电引力的方式与DNA上带负电荷的磷酸基相互作用,使有机阳离子发生电荷跃迁的几率减小,导致吸光度减小。2.3.固态紫外光谱法在炼油催化剂表征中的应用.紫外光谱是催化材料谱学分析的基本手段,应用紫外光谱法测定固体,通常被称为固态紫外光谱法,其主要应用是化合物的定性分析和结构分析。此外,可以配合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及质谱等结构分析法进行定量鉴定和结构分析。紫外荧光光谱分析不断朝着高效、痕量、微观和自动化方向发展,方法灵敏度、准确性和选择性日益提高,应用广泛,逐步发展成为催化剂表征中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光谱化学分析手段]。紫外光电子能谱(+L,)使用紫外能量
7、范围的电子激发样品原子外层的电子,用于分析样品外壳层轨道结构、能带结构、空态分布和表面态情况。在化学态表征中,紫外可见光谱(+7;7BG)的漫反射谱提供了过渡元素原子的配位情况,但基本上是定性表征,多用作其他技术表征的佐证。二、红外光谱分析法8根据试样的红外吸收光盘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确定分子结构等分析的方法,称为红外吸收光谱法。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被誉为分析化学领域的巨人,已成为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光谱分析技术之一。在国外,定性、定量分析所使用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已走过了50年的发展历程,并且在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中;我国的近红外光谱仪器的研制仅仅历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