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619402
大小:41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19
《第一部分 专题六 第三讲 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2011·深圳模拟)读2008年我国部分省区人均产粮和人口数量坐标图,完成1~2题。1.按照分类,我国上海市属于( )A.Ⅰ类省区 B.Ⅱ类省区C.Ⅲ类省区D.Ⅳ类省区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最多B.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是造成广东省人均产粮低的主要原因C.Ⅰ类省区粮食生产自然条件最好,人均产粮最高D.Ⅳ类省区粮食生产自然条件最差,人均产粮最低解析:第1题,上海市人均产粮低,人口数量多,结合图例及各省区的分布情况推断上海市应属
2、于Ⅳ类省区。第2题,黑龙江省人均粮食产量最多;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非农产业占用耕地,造成广东省人均产粮低;Ⅰ类省区人均产粮最高,主要是地广人稀;Ⅳ类省区主要位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人均产粮最低主要因为耕地面积少。答案:1.D 2.B(2011·淄博模拟)下图中阴影地区以干旱严重闻名,像一条带子缠绕在渭河北部,被称为“旱腰带”。这里人口密集且贫困人口多,是扶贫开发重点区。读图回答3~4题。3.与渭河平原相比,“旱腰带”地区旱灾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低山丘陵地形,地表水难存留B.温带季风气候,降水
3、变率大C.地表荒漠广布,水分下渗严重D.人口密集,工农业用水量大4.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该地区应该( )A.利用草场资源优势发展畜牧业B.封山育林,发展旅游业C.利用光热资源优势发展林果业D.修筑梯田,发展粮食生产解析:第3题,注意限定条件——“与渭河平原相比”。两地区气候差别不大;“旱腰带”地区为低山丘陵地形,地表水存留时间短;“旱腰带”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旱腰带”地区人口密集,农业用水量大,但工业相对落后,用水量不大。第4题,“旱腰带”地区可利用光热资源优势发展林果业;发展林果业
4、既有经济效益,又有利于保持水土。答案:3.A 4.C图甲表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国内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图乙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划分图。读图回答5~6题。5.关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区域差异在缩小B.三个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都在不断上升,近年来上升有所减慢C.近年来西部地带的城市化发展速度超过了中部地带,已经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D.东部地带的城市化水平最高,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6.为降低生产成本,某棉纺织企业由A地带向C地带转移的因
5、素可能是( )A.接近原料产地B.接近廉价劳动力C.接近消费市场D.接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解析:第5题,读图甲可知,三个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都在上升,近年来上升有所加快,西部地带城市化水平最低,东、中部经济地带的城市化水平差异增加。第6题,棉纺织企业属于廉价劳动力导向型工业,为降低生产成本,某棉纺织企业由A地带向C地带转移,其原因是接近廉价劳动力。答案:5.D 6.B(2011·日照模拟)下图为河北省环京新城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让环京新城告别“睡城”模式是目前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下列措施中
6、可以使环京新城更具活力的是( )A.加大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力度B.从政策上鼓励人口的迁入C.加强交通及基础设施的建设D.以产业发展为先导促进环京新城的可持续发展8.环京新城现在已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外迁的目的地之一,吸引珠三角地区企业来此投资的主要原因是( )A.人才众多,科技水平高B.劳动力成本和地价相对较低C.矿产资源丰富D.工业基础及社会协作条件好解析:第7题,只有以产业发展为先导,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居民获得稳定的经济收入,才能促进环京新城社会经济稳定、持续地发展。第8题,珠三角地区外迁的
7、产业以劳动力导向型产业为主,环京新城与珠三角地区相比,劳动力供应充足,劳动力成本和地价较低。答案:7.D 8.B读沿海某发达城市2009年和2010年三大产业结构图,回答9~10题。9.结合两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该市以第二产业为主B.2010年生产总值中,以第三产业增长最多C.2010年第一产业产值不变,第二产业产值下降D.产业结构已经优化,应大力发展金融、物流、高科技企业解析:对比两图可以看出,2010年该城市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图示仅仅反映了各产业的比重大小
8、,不能反映各产业产值的大小变化。答案:D10.目前该市发展面临“土地、空间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实现万亿GDP需要更多劳动力投入,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的忧虑。对此,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引进高技术人才,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控制人口规模B.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水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C.加大科技投入,自主创新,减少企业数量,发展第三产业D.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地租,缓解土地、空间不足解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