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技术的设计与应用

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技术的设计与应用

ID:18615575

大小:135.99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9-18

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技术的设计与应用_第1页
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技术的设计与应用_第2页
资源描述:

《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技术的设计与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31卷第15期山西建筑Vol.31No.15·54·2005年8月SHANXIARCHITECTUREAug.2005文章编号:100926825(2005)1520054202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技术的设计与应用石永利摘要:对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体系的设计原理作了探讨,介绍了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体系的构造措施,并对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的适用性和优点作了阐述。关键词: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GBF高强薄壁管,楼盖中图分类号:TU312.3文献标识码:A引言成加强的扁框架梁其等效刚度不亚于常规结构框架梁的刚度,加强的扁框架梁自身有足够的刚度传递水平地震力,关键在与柱的当前,在我国的工

2、业与民用建筑中,钢筋混凝土结构仍是应连接传递水平地震力。用最广泛的结构形式。在海外高层建筑发展中,存在着逐渐以钢以10m×10m柱网为例,其双向受力空间等代框架的取法如结构和钢与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取代成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图1所示:斜线范围内的楼板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楼板,它们参与趋势。但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其原材料来源广泛,施工技术成空间分析,事实上是框架梁的一部分。按图1所示,两个方向的熟,造价低廉,而在我国仍有很强的生命力,但美中不足之处是钢等代框架形成了双向受力体系,暗梁的配筋是由等代框架计算出筋混凝土结构体积庞大且笨重。来的。楼板的配筋把跨中板带简化成次梁进行计算。在双向受为了满足

3、高层建筑对层高、自重、大空间、灵活隔断以及抗震力体系的计算上仅考虑楼板的上下翼缘作用,不考虑腹板的刚等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研究新的、更舒适的、技术经济效果更好度。无论是从理论计算还是在实验验证方面,考虑腹板的刚度与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是当务之急。空心高强薄壁管现浇无梁仅考虑上下翼缘的刚度这两种情况下刚度相差12%左右,这样楼盖技术便是继普通梁板、密肋楼板、无粘接预应力平板后的一一来,双向受力体系中的传力骨架事实上是实心暗梁与空心楼盖种全新现浇结构体系,它为21世纪建筑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支撑,上下翼缘紧密结合的扁框架梁。是一种性能价格较优越,更符合人类需求的高技术水平的结构体系,且有巨大的社

4、会经济价值。该技术自问世以来,短短几年间2已成功地应用于各类建筑工程,应用面积在100万m以上,创造的效益超过1.5亿元,实例工程遍布全国,市场潜力巨大,推广应用前景广阔。1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体系设计原理现浇混凝土空心(GBF高强薄壁管)无梁楼盖技术作为国家重点火炬计划项目,主要是采取埋芯(非抽芯)成孔工艺,在楼板内每隔一定间距,放置圆形(或方形、梯形、异形等)GBF高强薄壁管在楼板中填充形成厚板无梁楼盖结构,它与普通梁板结构相比,整体结构并未发生变化,但在楼层的平面结构布置上存在一些区别。空心无梁楼盖体系按“空间等代框架结构”设计计算,柱与柱之间布置暗梁,通过现浇实心暗梁与现浇空心

5、楼盖上下翼缘紧密结合形成加强的扁框架梁。空心无梁楼盖沿顺管方向为“工”字形截面,有可靠的传力保证。在垂直管方向由于楼板内配置了肋间钢筋可形成空间桁架的传力体系,但在最薄弱处仅存在上下翼缘,为了保证上下翼缘能共同工作,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楼板的整体性,所以空心管的排放为1m一根对接,对接处出留50mm的2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体系构造措施肋,在肋间也可配置适量钢筋增强楼板的整体性。因为无梁楼盖与一般梁板结构在形式上有较大的区别,因此从设计方面考虑,空心无梁楼板不同于普通有梁板体系中的存在某些特殊的构造要求。首先是框架暗梁支座钢筋一半伸入楼板,普通有梁板体系中的楼板参与抵抗水平地震作用是通过

6、调梁内长度取Ln/3,另一半支座钢筋(扣除直通筋后)伸入梁内长度整梁刚度放大系数考虑,在设计计算和构造措施方面楼板本身是取Ln/4,其中Ln为暗梁的净跨度。当暗梁宽度大于柱宽时,框架不做抗震设计的,仅考虑承受垂直荷载,其内力可通过静力计算暗梁应有不少于75%的纵筋穿过柱子,且梁柱节点核心区内要手册查得,而空心无梁楼盖由于板厚h很大,它本身可直接参与附加腰筋并附加水平箍筋。另外薄壁管管边与梁边、预留洞口边抵抗水平地震作用。通过暗梁和现浇的空心楼盖形成加强的扁的净距应不小于50mm,且预留洞口尽量放置在薄壁管处,以减少框架梁,楼板其本身在靠近柱和暗梁的一定范围内是框架梁的一切断板底筋为原则。

7、部分,此范围内的楼板是按照框架梁进行设计的。柱和柱之间形其次由于空心无梁楼盖的板跨通常较大,因此施工时应注意收稿日期:2005204219作者简介:石永利(19722),男,1994年毕业于河北煤炭建筑工程学院工民建专业,工程师,北京都林国际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北京100035第31卷第15期山西建筑Vol.31No.152005年8月SHANXIARCHITECTUREAug.2005·55·文章编号:100926825(2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