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608795
大小:2.82 MB
页数:47页
时间:2018-09-19
《天然药物化学总结水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天然药物化学总结水獭第一章总论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指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多为有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结构鉴定及合成途径。学习天然药化的目的和意义:探索中药防病治病的机理;改进剂型、提高疗效;提高中药及制剂的质量;提供中药炮制现代科学依据;开辟药源、开发新药。天然药物:植物、动物、矿物、微生物等为来源的药物。有效成分:天然药物中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能起到防治疾病作用的单体化合物。有效部位:为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多种单体化合物的混合物,如人参总皂甙、银杏总黄酮、灵芝多糖等。化学成分
2、分类(1)生物碱类:含N原子,多成碱性(2)糖和苷:糖:单糖,低聚糖,多糖(淀粉、纤维素、甲壳素、果胶、树胶、粘液质)苷:糖+苷元(3)挥发油(4)有机酸:含COOH,多以盐的形式存在(5)树脂:为组成复杂的混合物,多与挥发油、树胶、有机酸共存。如:安息香、乳香等。(6)其他:氨基酸、蛋白质、鞣质(多元酚类化合物)、色素类(叶绿素、胡萝卜素)、脂类(油脂,甘油与高级脂肪酸脱水形成的酯、蜡,高级醇与高级脂肪酸脱水形成的酯)、无机成分。一次代谢产物:糖、蛋白质、脂质、核酸等对植物机体生命活动来说不可缺少的物质。二次代谢产物:生物碱、萜、香豆素、黄酮、醌类等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不起重要作用,
3、且并非在所有植物中都能产生(由一次代谢产物产生,常为有效成分)。天然化合物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1)醋酸-丙二酸途径(AA-MA途径)合成脂肪酸类、聚酮类、酚及其芳聚酮类、蒽醌类;(2)甲戊二羟酸途径(MVA途径)和脱氧木酮糖磷酸酯途径(DXP途径)主要生成萜类、甾体类化合物;(3)莽草酸途径和桂皮酸途径芳香氨基酸类、形成具有C6-C3骨架的化合物,如苯丙素类(苯丙酸、香豆素、木脂素、黄酮)等;(4)氨基酸途径合成生物碱;(5)复合途径生物合成的意义:对天然化合物结构分类,结构推测、植物化学分类学、仿生合成及组织培养等有指导意义。提取法: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升华法、超临界流体提
4、取法、超声提取法、微波提取法。(1)溶剂提取法原理:相似相溶常用方法:冷提法浸(渍法、渗漉法)用于挥发性或受热不稳定的成分,操作简单但提取效率低,溶剂用量大热提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采用索氏提取器1、溶剂提取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相似者相溶”这一原理进行的,通过选择适当溶剂和方法将中药中的化学成分从药材中提取出来,溶剂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常用的方法,如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2、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3、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4、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差别进行分离:①分离天然化合物常用的方法有凝胶过滤法和膜分离技术;②常
5、用的凝胶有葡聚糖凝胶和羟丙基葡聚糖凝胶5、根据物质解离程度不同进行分离:第二章糖和苷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初生产物,是一类丰富的天然产物,如:蔗糖、淀粉、棉布的棉纤维等。糖的化学结构:多羟基内半缩醛(酮)及其缩聚物。(根据其分子水解反应的情况,可以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单糖:不能水解的最简单的多羟基内半缩醛(酮),如:葡萄糖低聚糖:水解后生成2~9个单糖分子的糖,如:蔗糖(D-葡萄糖、D-果糖)、麦芽糖多糖:水解后能生成多个单分子的糖,如:淀粉、纤维素等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四大类化合物:糖类、核算、蛋白质、脂质糖的表示式:游离状态时用Fischer式,苷化后用Hawor
6、th表示2、糖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糠醛形成反应(Molish反应);羟基反应:醚化反应(甲基化)、酰化反应(酯化反应)、缩酮和缩醛化反应;羰基反应;和硼酸络合反应。1、糖的提取分离②分离:活性炭柱色谱、。2、糖的鉴定和糖链结构的测定。1.苯丙素定义:一类含有一个或几个C6-C3单位的天然成分。1.香豆素的基本母核:香豆素(香豆精)是具有苯并a-吡喃酮母核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环上常有-OH、OCH3、异戊烯基等取代基。(1).简单香豆素类(2).呋喃香豆素类(furocoumarins)(线型和角型)(3).吡喃香豆素类(pyranocoumarins)(线型和角型)4.香豆素类化合
7、物的提取分离(1).提取(2).分离主要包括:酸碱分离法,色谱方法等。5.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1).核磁法鉴定香豆素结构的意义:结构新颖的香豆素化合物不仅为创制新药提供了先导化合物,还为设计药效高、毒性低的理想药物提供了独特的化学结构,而核磁谱提供的信息是化合物结构鉴别的主要依据。3.提取分离(1).提取:多用乙醇或丙酮等提取后,再用极性较小的溶剂如:乙醚、氯仿等进行萃取。(2).分离:色谱法、溶剂萃取法、分级沉淀法、重结晶法.4.结构鉴定(1).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