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测报调查技术规范(试行稿)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测报调查技术规范(试行稿)

ID:18600512

大小:170.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9-19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测报调查技术规范(试行稿)_第1页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测报调查技术规范(试行稿)_第2页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测报调查技术规范(试行稿)_第3页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测报调查技术规范(试行稿)_第4页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测报调查技术规范(试行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测报调查技术规范(试行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测报调查技术规范(试行稿)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测报调查的病毒检测技术、病情调查方法,以及调查数据记载归档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测报调查,有关研究及生产单位可参考执行。2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属斐济病毒属(Fijivirus),病毒粒体球状,直径70~75nm,病毒基因组由10片段dsRNAs组成。该病毒可在传毒介体白背飞虱体内增殖,循回期(从获毒至可传毒的间隔时间)5~7天,最短传毒取食时间为5~10分钟。2.2传毒介体携带可以侵染水稻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昆虫。南方水

2、稻黑条矮缩病毒传毒介体为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Horváth),属昆虫纲、同翅目、飞虱科。成虫与若虫皆能传毒,且若虫传毒效率高于成虫。2.3传毒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经白背飞虱,由一植物传至另一植物的过程即为传播病毒或传毒。2.4获毒亲和性植物经白背飞虱取食获得病毒的过程。2.5持久性传毒又称循徊型传毒或增殖型传毒,是介体传播病毒的一种方式。白背飞虱在毒源植物上经较长时间吸食获得病毒,经数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循徊期后即可传毒。获毒后,白背飞虱持毒期长,终身带毒,部分病毒可在体内增殖。2.6带毒率田间调查携带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白背飞虱虫量占白

3、背飞虱调查总虫量的百分比率。2.7显症通常水稻感染SRBSDV一段时间后表现症状,一般15天左右达显症高峰,亦可出现多个显症阶段。2.8病丛率发病显症病丛数占调查总丛数的比例,表示病害发生的严重程度。2.9病情指数病害发生的普遍性和严重程度的综合指标,用以表示病害发生的平均水平。2.10见病面积指田间出现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田块面积总和。2.11发生面积指田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实际发生病丛率大于3%的田块面积总和。3白背飞虱带毒率调查检测3.1带毒率测定方法采用浙江大学研发的dot-ELISA检测试剂盒或采用商品化PCR试剂盒测定白背飞虱的带毒率情况(见附录D)

4、。每批次检测白背飞虱数量应在100头以上(如果1次采虫不足100头,可采用连续几天收集或采集的虫体标本进行检测)。然后逐个检查反应类型(带毒白背飞虱呈现阳性反应),记载带毒虫量。根据公式(1)计算带毒率。—11—通过公式(1)计算带毒率。……………………………………………………………………(1)式中:H——带毒率;S——带毒虫量;Z——检测总虫量。3.2越冬白背飞虱虫口密度调查及带毒率检测3.2.1调查时间:每年2月中旬至翻耕前调查1次,各地每年调查时间应大致相同。3.2.2调查地点:稻飞虱常年可越冬区域或间歇越冬区域(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海南)。3.2.3

5、调查方法:在再生稻苗、落谷苗、稻桩、田边和沟边杂草(游草)等越冬场所调查,用网扫法(针对成、若虫),每点扫10复网次(左右摆幅3m,总共30㎡以上),如果收集到的白背飞虱低于50头,增加扫网次数。将收集到的飞虱进行种类鉴定,并将其中的白背飞虱进行带毒率检测。检测结果填入附件A中表A1并及时上报。3.3灯下白背飞虱带毒率调查检测3.3.1调查时间:华南稻区3-8月(海南3-9月),西南和江南稻区4-8月,长江中下游稻区6-8月。在水稻秧苗期至分蘖期,逐日收集白背飞虱,每周集中检测1次;如遇白背飞虱集中迁入峰,则单独检测峰日白背飞虱。3.3.2调查地点:南方水稻黑条

6、矮缩病发生省份(或可能发生省份)。3.3.3调查方法:采用自动虫情测报灯,逐日收集白背飞虱,将每日白背飞虱样品置于1.5ml尖底或2ml平底小离心管中。为防止虫体腐烂,管内再放入适量经70%酒精浸润的纸巾或棉球,盖紧管盖。管壁标明地点和日期,初处理后及时进行检测。如灯下监测出现白背飞虱明显迁入峰,则需要对迁入峰日的白背飞虱带毒情况进行单独检测。检测结果填入附件A中表A2、表A3并及时上报。4水稻田间发病情况调查4.1系统调查4.1.1调查时间:自白背飞虱迁入水稻秧田高峰后起(一般早稻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中稻5月下旬至6月上旬,晚稻7月下旬至8月上旬),每10天调

7、查1次(可结合白背飞虱虫量调查同时进行),至水稻齐穗期结束。4.1.2调查方法:水稻本田期,在白背飞虱带毒虫量高、常年南方黑条矮缩病发病比较重、有代表性的地区,选取不同抗感病品种、不同播栽期的类型田各1块进行调查。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查40丛,记载发病丛数、严重度(分级指标参考附录C),根据公式(2)和(3)分别计算病丛率、病情指数。结果记入附件A中表A4。通过公式(2)计算发病丛率:…………………………………………………………(2)I——发病丛率(%);Pi——发病丛数;Pm——调查总丛数。通过公式(3)计算病情指数:—11—………………………………………

8、………(3)A——病情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