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594126
大小:196.50 KB
页数:48页
时间:2018-09-19
《东北电力大学专业介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博士研究生专业介绍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一、专业概况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是1981年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95年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开展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现以“计划单列,联合培养”的模式招收博士研究生。本专业现有教授20人,副教授16人,其中博士导师4人,硕士导师26人。学校在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既为电力工业服务、又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的宗旨,注意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和“一实两创”的人才培养特色,培养具有独立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科
2、研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多年来我校培养的学生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二、专业特色本专业有优良的教学传统及多层次,多学科的办学形式。是原电力部和吉林省重点学科,是吉林省唯一的具有硕士授予权和博士培养能力的专业学科。学科师资队伍业务素质高、学缘结构合理,始终坚持依托电力,服务电力,为电力行业和科研机构等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三、培养目标培养在电力系统领域中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并能作出创造性成果的能力,在学术上具有很高造诣的高级专业人才;具有
3、较强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计算机及相应的研究手段,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并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四、主要课程主要课程:现代电气工程的电磁基础、动态电力系统理论与方法、现代信号分析与处理、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现代控制理论、非线性系统理论等。五、就业方向毕业生就业领域:主要面向电力系统各企事业单位,如电力科研院所、设计研究院、高等院校、政府机关及与电力产品研发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热能工程一、专业概况热能工程是研究热能的释放、转换、传递以及合理
4、利用的学科,它广泛应用于能源、动力、化工、冶金、建筑、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热能工程学科创建于1958年,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生,是国务院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已招收培养了30届硕士研究生,从1991年开始,与国内几所重点大学成功地开展了联合培养博士生工作,已有多人毕业并获博士学位。经教育部教研[2003]3号文件批准,我校从2005年开始以“合作培养、招生计划单列”的方式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我校独立完成生源组织、命题考试和录取等工作。1997年被确定为吉林省重点学科,2006年被确定为吉林省
5、重点资助的重点学科。本学科现有5名博士生导师可以招收热能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二、专业特色本专业已经形成多个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的稳定研究方向,主要有:高效、清洁燃烧及环境污染控制;多相流理论及其应用技术;热力设备及大型回转机械的安全、经济运行与延寿技术;锅炉水循环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超临界锅炉水动力特性;传热的控制与强化;能源经济与先进能量系统;换热设备污垢预测与监测。三、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热能工程方面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熟练应用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新技术开展本学科的科研与应用
6、开发工作;深入了解本学科所属各研究方向的进展情况、发展趋势和最新研究前沿,熟练地应用计算机和现代实验及测试技术解决本学科中的理论与工程问题;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能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或相关学科领域的科研或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在本学科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有创新或获得重要成果;毕业后能胜任教学、科研、设计和技术管理以及其他工程技术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四、主要课程本专业课程主要包括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
7、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现代数学基础与方法;高等数值分析;高等热学理论;粘性流体力学;多相流体动力学及数值计算;传热学进展;多相流动新理论与新方法;燃烧理论与技术专论;热现象中的非线性问题;热传导理论;湍流燃烧;换热设备污垢预测与监测。五、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电力系统、能源动力、冶金、化工等相关领域内的科研院所、设计院、国家机关和高等院校等从事产品设计、研发,相关专业领域管理,科研和教学等工作。硕士研究生专业介绍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一、专业概况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是1981年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学
8、位授权学科。1998年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学科,2003年批准为工程硕士授权点专业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为原电力工业部和吉林省重点学科,是吉林省唯一的具有硕士授予权和博士培养能力的专业学科。目前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具有教授20人,副教授16人,华北电力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4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