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591247
大小:9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19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的结合;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早期国家(包括许多国家)制治制度的特点:①金属器具的使用;②贫富分化的产生;③文字的成熟;④城的出现;⑤礼制的初步形成。★3、分封制:⑴、分封制的目的:为了有效的统治,扩大西周的疆土。⑵、分封的对象:①同姓诸侯;②异姓诸侯(子弟、姻亲、功臣、降族)⑶、诸侯的权利:①设置官员;②建立武装;③征派赋役。⑷、诸侯的义务:①定期朝贡;②提供军赋和力役;③朝觐述职;④随从作战
2、。⑸、分封制的影响:①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②分封制成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征战割据的根源。★4、宗法制:⑴、宗法制的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同姓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⑵、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⑶、宗法制的内容:①以嫡长子继承制的方式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②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和其余诸子的分封制;③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⑷、宗法制的影响:可以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和特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5、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并运用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制和分
3、封制规定的等级制度。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朝国防措施:①北击匈奴;②夺回河套;③筑长城;④修“直道”;⑤修灵渠;⑥修“五尺道”。战略:远交近攻2、修灵渠的作用:①便利了兵员和军需的补给;②平定了岭南;(标志:这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3、修“五尺道”的作用(标志):这是云贵高原、川西、甘南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开始。4、秦朝国防措施的影响:秦朝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对周边地区施行政治控制,不仅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而且推动了中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5、秦朝中央集权:地方:郡县制中央:①皇帝制(独断性、随意性)②三公九卿制6、郡县制:⑴、
4、郡县制的推行标志着官僚制取代贵族制。⑵、郡县制比较分封制:①中央垂直管理地方;②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⑶、郡县制的影响:积极影响: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础格局,为历朝封建王朝沿用,并不断加强;②有利于国家统一政令;③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政治的稳定;④有利于国家统一决策,提高行政效率。消极影响:①中央集权制度下形成的君主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和政治腐败,激化社会矛盾;②为维护君主专制而推行的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往往会摧残文化,如焚书坑儒、“焚书令”、“挟书律”;③中央集权制度在发展中日益僵化,成为导致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7、三
5、公:丞相(协助皇帝)、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8、九卿:奉常(宗庙礼仪和教育事务)、郎中令(宫廷警卫)、卫尉(宫门屯兵)、太仆(宫廷舆马)、廷尉(司法)、典客(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宗正(皇室事务)、治粟内史(国家财务)、少府(皇室财政)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两对矛盾:①皇权和相权的斗争②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2、汉初:郡国并行制3、汉武帝削相的措施:①频繁更换丞相(在位54年更相12人);②汉武帝还特意从身份低微的人士中破格选用人才;③设“内朝”对抗“外朝”。(“中朝”又称“内朝”)4、唐朝削相: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央设中书省、门
6、下省、和尚书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5、门下省(审议)、中书省(决策)、尚书省(执行)﹡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流程:门下省——中书省——皇帝——尚书省三省六部制的作用:①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分割削弱了相权,加强皇权;②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③是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严密完备的体现,此后历朝基本沿用。7、宋朝削相:设有中书门下的设置,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增设“参知政事”宋朝中央分权机构:参知政事(行政权)、枢密使(军政权)、三司使(财政权)8、元朝中央分权机构:中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关)、枢密院(最高军事管
7、理机构)、御史台(最高监察机构)9、中国古代选官制的演进:“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八股取士”10、科举制的影响:①科举制的实行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②科举制度又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③这种制度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局限性:选拔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意意识。11、行省设置:①秦汉:郡、县/州、郡、县②唐:道、州、县③宋:路、府、州、县④元:行省、路、府、州、县⑤明:承宣布政使司(行省)、府、县⑥清:省、道、府、县12、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明永乐帝(明成祖
8、朱棣)设内阁13、清雍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