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587819
大小:95.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9-19
《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总体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生态建设带动旅游开发,以旅游开发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三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相互促进,打造沙漠特色旅游精品,推动全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武威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总体规划。 一、旅游资源调查分析 1、规划范围 武威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范围为:凉州城区以东、武长公路两侧,园区中心区涉及高坝、清水、清源、长城、吴家井、武南、中路、邓马营湖、黄羊河农场、濒危野生动物研究中心、兰墩滩原种场、皇台葡萄基地等乡镇和单位,面积约7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7万公顷。 2、旅游资源调查 经过近几年发展
2、,武威城东初步形成了一批历史文化和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的景区(点)。经实地调研,该区可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丰富,分18大类、35个景区(点)。 1、地文景观类 101、典型地质构造 101.1、天梯山丹霞地貌 天梯山位于凉州区南50公里的中路乡灯山村,因山路曲折似梯,故名天梯山。天梯山石窟即开凿于其南麓崖壁的半腰,崖壁因砾石脱落风化出现大小不等的洞穴,呈现比较奇特的丹霞地貌景观。 109、沙(砾石)地风景 109.1腾格里沙漠 腾格里沙漠位于城东23公里处的长城乡,也称八十里和四十里大沙。以红水河为界,沿岸沙丘比高
3、2-5米,沙漠内多呈固定沙丘,比高可达20米。其内遍布沙生动植物,旅游项目尚待开发,具有良好的沙漠探险开发价值。 2、水域风光类 202、漂流河段 202.1黄羊河天梯山段 为黄羊水库水峡口放水,全长约8公里,水道宽而且曲折,水流流速大,两岸有部分植被,山势峻峭,适宜开发水上漂流、探险等活动。 203、湖泊 203.1、黄羊河水库 库址位于中路乡境内,黄羊河水峡口入口处,是凉州区最早建立的一座中型水库。总库容5644万立方米,是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的水库。 203.2、南营水库 库址位于城南20公里
4、处南营乡南营村,金塔河出山口处。于1969年动工兴建,1971年建成蓄水,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的中型水库。水库上游集水面积为852平方公里,总库容2000万立方米,灌溉着920平方公里耕地。 3、生物景观类 302、古树名木 302.1、张清堡古槐 张清堡古槐位于城东武长公路10公里处,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为明代移民实边的历史见证。张清堡古槐胸围6.9米,树高15米,枝繁叶茂,被当地居民视为神树精心管护。1989年原武威市人民代表大会一致通过,将国槐定为武威市市树。 4、古迹与建筑类 403、[
5、23][24][25][26][27][28][29][30][31][32][33]古城和古城遗址 403.1、高沟堡古城遗址 高沟堡古城位于城东25公里的长城乡,是凉州区境内唯一幸存的汉代古城遗址。遗址呈长方形,东西长250米,南北宽135米,西墙正中有一高约4米的土台,上留有寺庙遗址。凉州民谚有“先有高沟堡,后有凉州城”之说。现当地居民出资修建了大门及寺庙大殿。登墙远眺,满目沙海植被。 405、长城 405.1、长城遗址 长城遗址是凉州区境内保存较完好的一段长城遗址,东接古浪圆墩子长城,西连永昌地段边墙,长
6、约100多公里,主要为汉长城和明长城遗址。在长城乡境内最为完整的遗址残高6米,底宽2.5米,并有烽燧20余座及兵营遗址等。这些遗址均为黄土夯筑。烽燧多呈圆锥形或方形,是长城遗址中较为罕见的建筑模式。尤其是汉、明长城的连接口处于通往黄羊葡萄庄园路口,更具引人入胜的景观。 407、宗教与礼制建筑群 407.1、百塔寺遗址 百塔寺位于城东20公里的武南镇百塔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寺内有大塔一座,周环小塔九十九得名。占地277亩,是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白塔是一种藏式喇喇塔,明宣德五年(1430)《重修凉州白塔寺》碑记
7、载,这座白塔是元代驻扎于凉州的阔瑞太子为西藏著名的佛教领袖萨班死后所建。700多年[23][24][25][26][27][28][29][30][31][32][33]过去了,百塔寺遗址和大塔塔基仍然存在,塔内曾出土明宣德五年和宣德六年用汉藏文所刻的《重修凉州白塔志》和《建塔记》的碑刻。1247年阔瑞与萨班凉州会商达成西藏归顺中原条款,从此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凉州会商,萨班在凉州桌锡讲经及1251年11月14日圆寂,均在百塔寺,百塔寺是西藏纳入祖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2001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
8、百塔寺修复工程被国家列入“十五”期间重点文物维修工程。目前已复原萨班灵骨塔一座及其余99座小塔、完成原塔基遗址保护、陈列馆建设、道路拓宽及绿化等工作。 407.2、延寿寺 坐落在城东15公里的清源镇曾家堡小学旁,取延年益寿之意。该寺兴建于明万历年间,后于清道光、咸丰年间两次补修,遂成一处规模恢弘的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