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高等教育毕业论文 新农村建设与高等学校的使命

教育类高等教育毕业论文 新农村建设与高等学校的使命

ID:1857920

大小:36.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7-11-13

教育类高等教育毕业论文 新农村建设与高等学校的使命_第1页
教育类高等教育毕业论文 新农村建设与高等学校的使命_第2页
教育类高等教育毕业论文 新农村建设与高等学校的使命_第3页
教育类高等教育毕业论文 新农村建设与高等学校的使命_第4页
教育类高等教育毕业论文 新农村建设与高等学校的使命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类高等教育毕业论文 新农村建设与高等学校的使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教育类高等教育论文题目:新农村建设与高等学校的使命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对高等教育有着广泛且深刻的需求,高等学校需要努力承担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使命。越是重点大学越需要支持新农村发展。各级各类高等学校都应该也可能为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关键词:高等学校;服务;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新农村建设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与教育的联系至深

2、至切。本文以“新农村建设与高等学校的新使命”为题,重点阐释高等学校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并探讨高等学校如何支持新农村发展。一、新农村建设对高等教育的新需求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从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理念出发,一直关注并致力于农村建设。在50多年来的社会发展实践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不断提出,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与目标也在不断调整、变革与更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寄寓着中国政府和全体中国人民坚定不移的信念,同时也寄寓着对美好生活的殷殷向往与热切期盼。新农村建设已是一种动态的“与时俱进”的概念。在告别旧世纪跨入新世纪的重大历史转型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

3、政府再度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的愿景与目标,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是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今日的新农村建设,是对既往的农村建设的一种承接,同时也是立足在既往农村建设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开创。解读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涵,我们可以理解它的新的立意与新的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简洁的二十个字,内涵无比丰富,立意清新而高远。今日的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政治民主建设的同构与整合,是如此深刻如此强烈与鲜明地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今日的新农村建设,深深寓含着对教育的需求,其中特别寓含着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4、。一方面,新农村建设本身必需也必然包含着农村教育的建设。没有农村教育的发展,我们无法想象农村新的发展。回顾五十多年中国农村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已成为新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表征,反映着农村发展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乃至政治民主建设,均是不可须臾与教育发展相分离。而今新农村建设的向前推进,不仅继续要求农村基础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同时要求高等教育的发展相伴而行,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力助动器。今日的新农村建设,深深寓含着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对此我们可以从如下几方面予以认识:(一)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高等教育的支持新农村建设指向

5、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首先是指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含义是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农业现代化要求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对农业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与此同时,农业现代化也是一种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这意味着对科学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的主体是农业劳动者,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文化水平和科技素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性条件。时至今日,中国农业现代化总体水平依然偏低,这既与现行的农业经营体制有关,也与农业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有关。“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统计,2000年,我国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为6.79年,仅相当于初中一年级文化

6、程度;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为9.44年,相当于初中毕业和高中一年级入学的水平;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0.79年,平均为高中二年级文化程度。”而在世界发达国家,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受教育水平并不低于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受教育水平,这也构成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原因。农业现代化过程是变革传统农业,变革传统农村,变革传统农民的过程。它依靠农业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也愈益深切地要求高等教育的介入与支持。(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需要高等教育的支持今日的新农村建设是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相联系,也是与农村非农产业的不断发展相联系的。农村剩余劳

7、动力的不断转移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它是当代中国农村发生重大变革的表征,也是新农村建设需要进—步妥善解决的问题。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甚多,其中农村劳动者文化科技素质偏低是制约转移的重要障碍。“在城乡劳动力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既定条件下,中国现在进行的结构性调整导致的主要不是周期性或磨擦性失业,而是结构性失业,即现有城乡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不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于庞大的仅能从事简单劳动的农村剩余劳动后备军来说,大中城市为从事简单劳动的农村劳动力提供的就业机会仍是极为有限的。”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还需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8、,它不能仅依托向现有城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