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522527
大小:206.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09-19
《地理必修三第四章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2.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东北区域农业的了解与分析,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二、教学重
2、点: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三、教学难点: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四、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五、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beconsistentwithinth
3、esamedisk.Alternateunifiedcorerequirementsplacedontheterminalstripterminals,onlineidentityandensurethecoppercoreisnotexposed.6.4.6enclosurewithinthesametothecablecoreprovidesbindingintoacircle,harnesstiespacingisgenerally100mm;branchofficesshallbebindingonbothends,
4、eachcore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如: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东北地区该区自
5、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二)地理条件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3.地理条件分析⑴气候条件——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①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②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季。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思考: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点拨 :东北地
6、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因此品质上乘,再加之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施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米优势。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点拨: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等。3.与我国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劣势,但是也可以认为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优势。试分别举例说明。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点拨:beconsistentwithinthesamedisk.Alternate
7、unifiedcorerequirementsplacedontheterminalstripterminals,onlineidentityandensurethecoppercoreisnotexposed.6.4.6enclosurewithinthesametothecablecoreprovidesbindingintoacircle,harnesstiespacingisgenerally100mm;branchofficesshallbebindingonbothends,eachcore劣势主要表现为许多对热
8、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种植,仅能种植一些热量要求不高的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作物,并且只能做到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但冬季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东北的土壤较肥沃;同时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缓解春旱现象,还可以改善土壤墒情。⑵地形、土壤条件①地形条件往往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