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522238
大小:2.69 M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18
《初探中国植物园专类园景观设计与特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探中国植物园专类园景观设计与特色摘要:在分析了我国植物专类园发展的历程,传统后,针对目前大部分植物园景观缺乏特色的现状,分析北京植物园部分专类园风景的设计提出运用一定的造园手法或是具有中国古典林造园的手法营建植物园(植物园里的专类园)的景观。创造一定的意境或是意义。关键词:植物园专类园景观设计意境1.植物园的景观设计植物园景观基本上是以自然景观为基础或背景,兼有人工造园艺术。要求高于一般绿地,在植物景观上有自己的特色和独创精神。这种特色的创造又应与地带性植被特点和植物区系特点以及植物园在引种和研究上的特点相结合。2.
2、植物园专类园景观设计园,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圃,则为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到西周时,园圃并称,其意互通。春秋战国时,随着植物栽培技术的提高和栽培品种的多样化,植物从单纯的经济活动逐渐渗入到人们的审美领域。此时的园圃已兼具经济生产和观赏游憩的目的。园圃内所栽培的植物,一旦兼作观赏目的,便会向着植物配置的有序化的方向上发展,从而赋予园林雏形的意义。而中国园林的一大特点便是诗画的情趣和诗画的意境(周维权对“园”的理解)意境,即是通过园林的形象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园林是空间和时间艺术
3、的综合体。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把握这一特征,运用各个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2.1我国植物专类园发展我国观赏植物园专类园的布置方式起源于秦汉时期的长安,到南北朝时期在建康已渐成规模,专类栽培最初以实用为主要目的,但逐渐开始带有一些观赏游览的性质。如西汉上林苑,天然植被相当丰富。此外,另有人工栽植大量的树木,果木和经济林木,花草以及水生植物。那时候它无异于一座特大型的植物园。虽不能用诗情画意来形容这座皇家园林,但是大量植物所营造的景观对后世此类以花木为主景的园林产生深远的影响,人们对植物景观的欣
4、赏能力也日益提升。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用观赏植物布置成专类园的造景形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园林植物的品种繁多,专门用作观赏的花木也不少,且能与山水配合作为分隔园林空间的手段。唐宋时期植物的专类栽培和应用更为普遍,植物专类园造景在唐宋已进入成熟阶段。当年的兴庆宫的龙池实际上就是一个水生植物专类园,池中以荷,菱,蒲等水生植物造景,岸边植槐。一派歌舞升平的意境。以梅,竹,桃等为主要造园材料而布置的专类园得到大量运用。无论是唐诗反映的“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到看花回”的春游赏牡丹的盛况还是王维笔下的“独坐幽簧里,弹琴复长啸;深林
5、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竹里馆的清幽都能给人以美的感受或情感上的共鸣。明清时期继承了唐宋传统,专类园造景形式一直延续下来。但是,到明清后期,园林的植物,更注重其配置的艺术效果,不太注重栽培技术。宋,明,清初以来观赏植物栽培技术的科学化发展,到此时已停滞不前。中国本是世界花木种属最多的国家,被西方学者誉为“园林之母”,乾,嘉之际,英国和荷兰的印度公司已开始派人到中国沿海一带收集花木运往欧洲,加以培育驯化,繁衍至今,成为欧美常见的观赏花木。相比之下,中国缺乏系统的园艺科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园林利用丰富的植物资源和广泛地发挥
6、植物的造景作用;宋明以来逐渐形成的文人园林中植物配置重诗情画意的优良传统,也未能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上得以进一步地升华,提高。3.世界植物园的发展历程植物园的形成,从最早阶段起,就是基于人类对植物多样性的认识、研究和利用,而要求最迫切的就是药用植物。在欧洲,一些早期的植物园都是以药草栽培为主。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植物系统分类学诞生,植物园在研究和教育作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付出勇气和生命来扩大搜集,将外来植物的迷人品种逐渐引入植物园。人们游览植物园的兴趣更为提高。比如有些植物园并不按科属排列,而是将它
7、原产地的景观缩小后排列,用较短的时间在温室里可以欣赏完小面积的热带雨林,沙漠景观,多雾的山林等。20世纪中期以后,人类开始发现,过度地攫取自然资源,超过自然更新速度的使用可再生资源,会造成整个生态失衡。于是,一批环境学者开始大声疾呼保护环境。植物园的任务和功能又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物种保护成为焦点。3.1中外植物园发展之比较从世界植物园发展的过程看,早期的植物园都是药草园、私人花园或宫廷花园。历史上,如承德避暑山庄、颐和园、苏州园林等都是中国园林的精华,但是它们没有一处逐步发展并形成以现代植物学为基础的现代植物园。这
8、一现象并非偶然,它正反映了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的特征。如樊洪业(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所说:中国的现代科学知识体系不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衍生出来的,而是西方科学在中国传播的结果。中国的现代科学组织也不是从传统的社会组织演化出来的。这些论述提示了中国现代植物园与以往古代或早期的许多药草园、花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