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苑会员教案_1

英才苑会员教案_1

ID:18494211

大小:198.0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09-18

英才苑会员教案_1_第1页
英才苑会员教案_1_第2页
英才苑会员教案_1_第3页
英才苑会员教案_1_第4页
英才苑会员教案_1_第5页
资源描述:

《英才苑会员教案_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交流教案会员交流资料2010年高考安徽卷语文复习精品系列教案古代诗歌鉴赏教学目的:1.明确考纲,了解设题特点和命题趋势;2.掌握古诗鉴赏基本术语,熟悉各阿类题型,把握解题要领,提高解题能力。重点:1、掌握古诗鉴赏须知的术语2、理清鉴赏古代诗歌的思路3、各类题型示例及训练。难点:1、形象、意象、意境的文体知识理解。2、在主观题的回答中语言如何简练准确第一课时【本课时目标:明确考纲,回顾基本知识】一、结合《高考湘军》,讲解回顾【考点】古代诗歌的考察主要包括对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评价。【考点透析】一、古代诗歌中的形

2、象(一)客体形象:作者在诗歌中刻意描绘的物象:物、景、人(二)主体形象:蕴藏在客体形象之下的带有作者浓郁的主观色彩的自我形象:豪放洒脱的形象,忧国忧民、青衫泪湿的形象,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爱民惜才的形象、儿女情长的形象……二、古代诗歌的语言(一)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清新、平淡、绚丽、含蓄、简洁(二)古代诗歌中的“炼字”:一字传情、一字现境、一语显旨三、诗歌中的表达技巧1、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拖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2、表现手法渲染、烘托、白描、动和静、虚和实、欲扬先抑、联想和想象、卒章显志3、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比、拟人、比

3、兴、双关四、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1、古诗词中所抒写的思想感情中涉及最多的几个方面: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35-交流教案会员交流资料①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②怀古诗的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通过昔盛今衰,来借古讽今;一类是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立功业的心情,同时,委婉的对现实进行批评。③边塞诗大都以描写战争为主题,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④思乡诗往往和战争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安宁的平静生活。⑤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物的独特观察

4、和描写,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⑥借景抒情诗通过描写景物,抒发自己的忧愁哀思或远大理想以及对人生独特的体验和认识。⑦闺怨诗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⑧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2、评价诗歌思想哪个内容应注意的几点:应联系诗人的是生平事迹、创作风格、时代背景,避免先入为主,具体诗歌具体分析,细读序言和注释,抓住抒情言志的诗句。二、2007年高考分析07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一览试卷省份选诗数量体裁作者出题量分值考点分布全国卷

5、一1宋词苏轼28感情、手法全国卷二1唐诗王维28诗眼、内容、作用北京卷1诗经民歌37手法、内容广东卷1宋诗林景熙26意象、炼字江苏卷1宋词辛弃疾28感情、手法、内容山东卷1清诗徐兰28语言、手法上海卷1宋词苏轼38常识、意境、内容安徽卷1清词陈维崧28手法、感情辽宁卷2唐宋诗王维、周弼28内容、感情四川卷1宋诗王安石28内容、诗眼天津卷1明诗高启25语言、内容重庆卷2唐宋诗白居易、苏轼26内容、手法、感情海南、宁夏卷1宋诗苏轼211内容、意象、感情湖南卷1宋诗王安石15感情福建卷1宋诗谢枋得26感情、手法湖北卷2唐诗吴融、李约28手法、感情江西卷2唐诗高蟾、韦庄2

6、6感情、内容浙江卷3唐诗金词元曲刘禹锡吴激赵善庆26意象、感情、手法语言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35-交流教案会员交流资料三、检测教师随机抽取学生进行知识检测,检查学生巩固情况第二课时【本课时目标:掌握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方法】诗歌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的实物载体或事件动作(心理、神态)。形象(意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作者自己)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捕捉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社会寓意,理解蕴涵在形象中的思想情感或观点态度。(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即诗人自己或寄

7、寓自己情感理想的他人形象。(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写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3)事物(情节)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的“物”和送别诗中的“动作细节”。人物形象鉴赏的思路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2)诗中形象的特点有哪些(3)形象中寄寓的作者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怎么样例1、阅读王维《观猎》,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8、。风劲角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