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矫正

学生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矫正

ID:18444766

大小:4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18

学生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矫正_第1页
学生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矫正_第2页
学生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矫正_第3页
学生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矫正_第4页
学生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矫正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生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矫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生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矫正李存生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系一、学生不良行为的界定(一)学生不良行为的表述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特殊群体,其个人行为要受制于校规校纪、《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的制约;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其行为要受制于中国法律、公民道德规范的约束;作为一个中国人其行为必然受到中华民族一些传统道德的限制,在人际交往中,其行为要受到来自自己的内心准则、家庭、朋友、所在的组织规则的直接束缚。可以这样说,人一生下来就生活在种种规则中,并在各种规则的约束下成长、成熟、成形,我们也是依据种种既定规则来判断学生行为中的轻者如迟到、早退,重者如抽烟、打架、斗殴、过早性行为

2、等行为的良与不良。因此,我们认为,学生不良行为是指学生在个人及其环境、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中,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与相关法律法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规校纪相抵触的反社会反规则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二)学生不良行为的分类根据不良行为发生严重程度的不同来划分,学生不良行为可分为:严重不良行为、中度不良行为、轻度不良行为。1.严重不良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二)携带自制

3、刀具,屡教不改;(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四)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五)进行淫乱或者、卖淫活动;(六)多次偷窃;(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八)吸毒、注射毒品;(九)其它危害社会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发展延伸就是犯罪。2.中度不良行为中度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一)旷课、夜宿;(二)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五)偷窃、故意损坏财物;(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七)观看收听、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歌舞厅等场所

4、;(九)其它严重违背社会的不良行为;(十)吸烟、酗酒。上述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是严重不良行为。3.轻度不良行为轻度不良行为是泛指与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众道德规范相背的一些行为以及心理障碍的总和。轻度不良行为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对其相关群体及其个人的危害上。这些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是中度不良行为。上述三种不良行为在时间上延续和空间上的拓展和转移,次数上重复和再现形成了不良行为习惯。因而预防了不良行为在时间上的延续,在空间上的拓展和转移,也就破坏了不良行为习惯养成的条件,不良行为习惯形成就成为不可能了。二、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6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

5、,而且是动态的。具体而言,包括内在环境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一)内在环境因素内在环境因素是遗传素质、婴幼期生理性疾病、青春其综合症、心理障碍等。1.先天遗传因素指学生在母胎期中毒、感染、药物放射,产伤缺氧引发精神发育障碍和怀孕期间母亲遭受强烈的精神创伤等。一般认为胎儿在最初这个月,对上述身心有害因素的不良影响最为敏感。其他如近亲结婚、高龄生育、父母潜在遗传缺陷等因素所致。2.婴幼儿期疾病因素由多动症、抽动症、行为问题学生、病态人格、癫痫脑外伤、脑水肿、脑肿瘤、脑炎、脑膜炎、高烧或产生严重身体疾病引致的脑功能损害等,势必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从而导致其后天不良行为的发生。

6、3.青春其综合症的影响青年期综合症主要表现在:1、记忆力、思维力、回忆再现力下降,注意力涣散,上课听不进,思维迟钝,意识模糊,学习成绩下降;2、白天精神萎靡,上课易瞌睡,打哈欠,大脑昏沉。3、夜晚大脑兴奋,浮想联翩,难以入眠,乱梦纷纭,醒后大脑特别疲困,提不起精神;4、头昏头痛,眼窝黯黑,视力疲劳,心悸气短,腰酸腿困,疲乏无力,无精打采,消化不良,体力下降;5、心慌、胸闷、呼吸不畅、抵抗力下降、眼花、手足发凉、多汗、便秘、消瘦、脸色燥红或苍白;6、性冲动频繁,极易性幻想,形成不良性习惯,过度手淫难以克服;7、不良性习惯日久导致性神经由兴奋亢进转为疲劳抑制,性功能减退,导

7、致男子频繁滑精遗精,女子白带增多;8、心理状态欠佳,忧虑抑郁,烦燥消极,性功能减退,敏感多疑,缺乏学习兴趣,生活冷漠,好动肝火;9、忧伤、恐惧、自暴、自弃、厌学、逃学、甚至自虐、自尽。4.心理障碍调查显示:在我国大城市中,约有17%到20%的学生存在各种类型的心理问题,主要分为攻击性行为、逆反心理和不合群现象。常见的表现有:友谊中的心理障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考试中的心理障碍;集体中的心理障碍;与家长关系的心理障碍;平常与人交际中表现的心理障碍;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形成,受动机、感觉、学习、信念和态度这四大心理因素影响。a.动机(Motiv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