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44088
大小:41.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7-11-13
《教育类职业教育毕业论文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教育类职业教育论文题目: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摘要:合作学习自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以来,发展迅速,实效显著,成为当代教学改革最为成功的典范之一,深受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关注与欢迎。合作学习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即在于它有着非常坚实的理论基础。合作学习理论基础的主要内容为:社会互赖理论;选择理论;教学工学理论;动机理论;凝聚力理论;发展理论;认知精制理论;接触理论。关键词:合作学习;理论基础从国内外有关合作学习的研
2、究文献来看,合作学习能迅速成为当代深受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关注和欢迎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绝非偶然。合作学习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有着非常坚实的理论基础。有鉴于此,本文拟就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作一简要的分析,以期对大家深刻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施效率有所裨益。总而言之,合作学习主要奠基于社会学与心理学等学科之上,其理论基础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社会互赖理论关于社会互赖理论(socialinterdependencetheory)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格式塔学派的创始人考夫卡(Kafka,K.)曾
3、经指出:群体是成员之间的互赖性可以变化的动力整体。考夫卡的同事勒温(Lewin,K.)对上述观点进行了阐发:第一,群体的本质就是导致群体成为一个“动力整体”的成员之间的互赖(这种互赖通常由共同目标而创设),在这个动力整体中,任何成员状态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成员状态的变化。第二,成员之间紧张的内在状态能激励群体达成共同的预期目的。[1](第2章第5页)勒温的弟子道奇(Deutsch,M.)在20世纪40年代末提出了合作与竞争的理论,这对合作学习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道奇认为,在合作性的社会情境下,群体内的个体目标表现为“促进性的相互依赖”
4、,也就是说,个体目标与他人目标紧密相关,而且一方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另一方目标的实现。而在竞争性的社会情境下,群体内个体目标则体现为“排斥性相互依赖”,虽然个体目标之间联系紧密,但一方目标的实现却阻碍着另一方目标的实现,是一种消极的相互关系。道奇的学生戴卫·约翰逊(Johnson,D.W.),同他的兄弟荣·约翰逊(Johnson,R.T.)一道,将道奇的理论拓展为“社会互赖理论”。社会互赖理论假定:社会互赖的结构方式决定着个体的互动方式,依次也决定着活动结构。积极互赖(合作)产生积极互动,个体之间相互鼓励和促进彼此的学习努力。消极互赖(竞争
5、)通常产生反向互动,个体之间相互妨碍彼此取得成绩的努力。在没有互赖(个人努力)存在的情境下,会出现无互动现象,即个体之间没有相互影响,彼此独立作业。这就是约翰逊兄弟所提出的社会互赖理论的要义。[1](第2章第5—6页)据此,约翰逊兄弟明确地指出课堂中存在着合作、竞争与个人单干三种目标结构,并由此构成三种不同的教学情境。在合作的目标结构下,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是一致的,个人目标的实现取决于群体其他成员目标的实现,个人目标的实现与群体的合作相联系;在竞争的目标结构下,个人目标的实现与群体目标的实现是负相关,若某一成员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其他成员
6、就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在个人单干的目标结构下,个人的利益与他人没有关系,个人目标的实现不影响他人目标的实现。从社会互赖理论的角度来看,合作学习的理论核心可以用很简单的语言来表述:“当所有的人聚集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工作时,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为个人提供了动力,使他们:(1)互勉,愿意做任何促进小组成功的事;(2)互助,力使小组成功;(3)互爱,因为人都喜欢别人帮助自己达到目的,而合作最能增加组员之间的接触。”[2]二、选择理论选择理论(choicetheory)原称控制理论(controltheory)。1996年哥拉斯
7、将自己1979年就倡导的控制理论改称为选择理论。哥拉斯指出:“我过去把选择理论称为‘控制理论’,是因为它告诉我们,人的行为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控制。我发现‘选择理论’是一个更好、更积极和更完美的名称。”[3](16)由此看出,选择理论与控制理论是同一种理论。哥拉斯指出:“控制论是建立在这样的事实基础上的,即我们是被内在动力所推动的,是被我们的各种需要所驱使的。这些需要如同我们的胳膊和腿之连于我们的生动性结构一样,也建立于我们的生物性结构之上。我们一出生,就必须去奋斗。我们为生存,为获得一些爱、一些力、一些乐趣和自由,我们只有靠争取,别无选择
8、。这些需要,我们经常能满足到什么程度,也就是我们控制自己生活的效力能达到什么程度。”[4]哥拉斯认为:“我们都被潜伏于基因中的四种心理需要所驱动,它们是:归属的需要、力量的需要、自由的需要和快乐的需要。与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