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大跨隧道穿越建筑物地表控制沉降技术探讨

浅埋大跨隧道穿越建筑物地表控制沉降技术探讨

ID:1844061

大小:3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1-13

浅埋大跨隧道穿越建筑物地表控制沉降技术探讨_第1页
浅埋大跨隧道穿越建筑物地表控制沉降技术探讨_第2页
浅埋大跨隧道穿越建筑物地表控制沉降技术探讨_第3页
浅埋大跨隧道穿越建筑物地表控制沉降技术探讨_第4页
浅埋大跨隧道穿越建筑物地表控制沉降技术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埋大跨隧道穿越建筑物地表控制沉降技术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埋大跨隧道穿越建筑物地表控制沉降技术探讨摘要:厦门市成功大道梧村山隧道下穿34号楼,隧道浅埋大跨、上履层地质条件差、34号楼基础条件差,致使对该建筑物保护难度大。为此,需从洞内施工措施、地表施工措施两方面入手,缺一不可。关键词:浅埋大跨穿越建筑物地表控制沉降阶段abstract:xiamensuccesscunshantunnelundercrossavenueinbuildingno.34,shallowburiedlarge-spantunnelongeologicalconditions,shoelayerpoor,34,apoorconditionofbuildingfound

2、ation,whichisdifficulttoprotectthebuilding.therefore,itisnecessarytostartfrominsideholesurfaceconstructionmeasures,thetwoaspectsofconstructionmeasures,beshortofonecannot.keywords:shallowburiedbigbuildingsacrossthesurfacesubsidencestagethroughcontrol中图分类号:p64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引言随着城市交通压力的增加和地下空间的深度

3、开发,城市浅埋大跨隧道的修建工程日益增多,而对隧道上方建筑物的保护工作也逐渐增加。当采用矿山法修建浅埋大跨隧道、穿越地表建筑物时,洞内一般采用超前支护、全断面注浆、分部开挖、加强支护、补充注浆等施工方法,地表采用动态跟踪注浆方法,以内外兼修的理念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本文旨在从地表控制沉降的实施入手,对动态跟踪注浆的工艺、时机、目的、效果进行探讨,从而总结出地表控制建筑物沉降的实用技术。二、工程概况2.1工程位置厦门市成功大道梧村山隧道设计为双洞六车道,穿越多栋建筑物,其中34号楼位于yk+651.0~yk7+670.0(zk7+636~zk7+655)段。该隧道斜穿34号楼,穿越宽度约为4

4、0m,楼房的3/4长度被隧道穿越,穿越段隧道拱顶距地表平均为16.0m。2.2建筑物概况34号楼始建于1994年,为砖混结构住宅楼,其基础是浆砌整条毛石基础,埋深1.5m。该楼7层,总高度为20.1米,平面形状呈矩形,长56米,宽10.5m。首层为储物间,高2.1米,其余各层层高为3.0m。现场踏勘发现该楼屋顶楼板钢筋锈蚀严重,混凝土保护层严重脱落,可以明显看见钢筋外露。图134号楼与线路相对位置示意图2.3地质及水文概况本段围岩地表以下0~4m范围内为填筑土;4~10m范围内为泥质粗砂,呈松散-松软状,流动性较强;10m以下为全风化岩,稳定性很差,遇水很容易流失、塌陷。本段水文地质单元

5、主要为第四系松散类孔隙水分布区,洞顶以上无隔水层,地下水属潜水类型,地下水位-0.5~1m,大气降水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2.4设计概况本段隧道采用初支连拱、衬砌分离形式,单洞开挖高12.07m,双洞开挖跨度33.56m。开挖前,对掌子面前方30m、开挖轮廓线外6m范围内实施全断面帷幕注浆,在拱顶100°范围内施作φ108、30m长大管棚;开挖采用crd法,左洞先行通过(从小里程向大里程方向开挖),左洞二次衬砌完成后再开挖右洞⑦、⑧部;各部开挖后及时支护,并设监控量测点,洞内变形稳定后施作二次衬砌。隧道断面及分部形式见图2,支护及衬砌参数见表1。图2连拱隧道crd法施工分部图表1yk7+

6、655~yk7+685(zk7+640~zk7+670)段支护参数表分项工程支护参数永久支护锚杆中空注浆锚杆φ25@100×80,l=3.5m钢筋网φ6.5单层,网格15×15cm第一层喷射混凝土22b工钢拱架,间距60cmc20喷射混凝土28cm厚第二层喷射混凝土格栅钢架(主筋φ25),间距60cmc20喷射混凝土22cm厚临时支护(中隔墙)喷射混凝土20b工钢拱架,间距60cm,c20喷射混凝土20cm厚锚杆砂浆锚杆φ22@100×80,l=2.0m(侧壁)二次衬砌钢筋砼厚60cmc30s10钢筋混凝土,主筋φ25三、地表控制建筑物沉降方案为了提高34号楼下地层的承载力,需对其进行注

7、浆预加固。首先施作止浆墙形成封闭区域,防止对基础下地层注浆时浆液四溢。止浆墙采用无收缩二重管和高压旋喷施工工艺施工,待止浆墙施工完毕并达到一定强度后,开始对房屋下地层进行注浆,使基底形成类阀板基础。动态跟踪注浆应根据监测情况适时进行,当房屋沉降速率达到0.7mm/d或累计沉降量超过10mm时,应对房屋进行跟踪注浆及时抵消房屋的沉降量,使房屋的沉降量和差异沉降始终在可控范围内,同时单次最大抬升值控制在3mm以内。3.1注浆钻孔布置地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