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439376
大小:50.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9-17
《地震定位研究综述9247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地震定位研究综述92473地震定位研究综述REVIEWOFSEISMICLOCATIONSTUDY地球物理系98级田玥摘要综述了各种地震定位方法的基本原理,重点介绍了Geiger的经典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各种线性方法:联合定位法,相对定位法,和最新的双重残差法;对每一种方法的应用情况,尤其是国内的工作做了总结;同时也指出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并进行了相应的比较。此外,还简要介绍了空间域的定位方法和各种非线性定位方法。 Abstract Inthisarticlewereviewthebasictheoriesofvari
2、ousapproachestoseismiclocation,especiallytheclassicmethodattributedtoGeigerandvariouslinearmethodsbasedonit,i.e.,thejointhypocenterdetermination,simultaneousstructureandhypocenterdetermination,relativelocationtechnique,anddouble-differencelocationalgorithm.Wealsorevi
3、ewtheapplicationsofeachapproach,especiallytheworkdoneinChina.Wecomparethedifferentmethodsandpointoutthetraitofeachapproach.Inaddition,thelocationmethodinspaceandnon-linearlocationmethodsarealsobeenreviewed. 一、引言 地震定位是地震学中最经典、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对于研究诸如地震活动构造、地球内部结构、震源的几何构造等此
4、类地震学中的基本问题有重要意义。此外,基于快速准确的地震定位的地震速报,对于震后的减灾、救灾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地震学家一直在不断改进或提出新的定位方法。 地震定位问题的提法如下:根据台站对地震到时的观测资料,来确定震源的空间坐标和发震时刻,有时还给出对解的评价。早期的地震定位方法以几何作图法为主[1]。近三十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基于科学计算和计算机技术的智能化数值自动定位方法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业已成为当前地震定位的主流方法。我国最初的地震定位工作由李善邦先生于1930年在北京鹫峰地震台开创,195
5、3年开始采用多台站大规模观测数据确定震中,现在大多使用国际流行的定位方法。本文只介绍目前广泛使用的计算机定位方法,重点介绍Geiger的经典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各种线性方法:联合定位法,相对定位法,和双重残差法,并且重点总结了国内的有关工作。二、经典定位方法(一)、经典方法 现行的线性定位方法大都源于1912年Geiger提出的经典方法[2]:设n个台站的观测到时为求震源及发震时刻,使得目标函数(1)最小。其中为到时残差,(2)为震源到第i个台站的计算走时。使目标函数取极小值也即,(3)其中.为方便,记,(4)则由(3)式
6、,在真解附近任意试探解及其校正矢量满足 .(5)也即.(6)由的定义可得公式(6)的具体表达式.(7)若偏离真解不大,则和较小,可忽略二阶导数项,(7)式被简化为线性最小二乘解:.(8)以矩阵形式表示,上式为,(9)其中.若二阶导数项不可忽略,则(7)式给出非线性最小二乘解.(10)通常各台站的到时数据具有不同的精度,如果不加以区别,则具有较低精度的数据将严重干扰结果的精度,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引入加权目标函数来解决。设各台站到时残差的方差为,引入加权目标函数,(11)按照上述同样的步骤,通过求(11)式的极小值,得到如下加权线性
7、最小二乘解 ,(12)其中为加权方差矩阵:. 由方程(9),(10),或(12)求得后,以作为新的尝试点,再求解相应方程。如此反复迭代,直至足够小(或满足一定的循环结束条件),此时即得估计解。 (二)、各种改进方法 直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兴起,Geiger的思想才被广泛用于地震定位工作。Lee等人连续给出了HYPO71,HYPO78~81系列程序[3],至今仍被普遍使用,我国的赵仲和参与了80、81版本程序的研制。Backus和Gilbert提出新的反演理论后,Klein提出HYPOINVERSE算法[4]
8、,Lienert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得到HYPOCENTER算法[5],Nelson和Vidale也改进了HYPOINVERSE,提出了三维速度模型下的QUAKE3D方法[6]。在国内,经典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赵仲和将HYPO81用于北京台网[7],吴明熙等[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