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职业教育毕业论文 关于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教育类职业教育毕业论文 关于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ID:1843815

大小:3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13

上传者:U-254
教育类职业教育毕业论文 关于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的若干思考_第1页
教育类职业教育毕业论文 关于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的若干思考_第2页
教育类职业教育毕业论文 关于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的若干思考_第3页
教育类职业教育毕业论文 关于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的若干思考_第4页
教育类职业教育毕业论文 关于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的若干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类职业教育毕业论文 关于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的若干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教育类职业教育论文题目:关于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的若干思考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摘要:学分制改革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工程,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更是如此。笔者在深入探讨高职教育推行学分制改革的意义的基础上,分析并思考了目前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对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的具体实施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关键词:学分制;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新的办学类型,办学时间较短,办学经验较少,这种现状对学分制改革的实施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由于办学时间较短,管理基础较薄弱,教学改革的经验不足,因而在学分制的推行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办学时间较短,一些旧有的制度框架和观念束缚相对较少,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为学分制改革的推行减少了障碍。一、高职教育实行学分制改革的意义 1.从学分制改革的实质看。我们知道,学分制的产生是建立在选课制的基础之上的,在设置一定比例必修课的基础上,开设足够数量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差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照顾到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进度要求。此外,通过自由选课,可以使一部分学生提前毕业或延迟毕业,同时也为在校学生转专业提供了可能。从师资培养角度讲,选修课的开设,也有利于教师发挥自身的专长。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学分制改革的实质在于一方面增强了学习和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学校教学管理的弹性。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学分制改革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建立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奠定了很好的基础。2.从办学方向看。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中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因而如何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符合就业市场需要是高职教育的工作重心之一,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增强教学管理和课程设置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开放性。学分制改革实行后,根据专业素质和能力需要,在设置一定比例必修课的基础上,通过选课制,可以设置一些符合社会最新发展需要的新课程、交叉学科课程和复合型课程来满足就业市场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新要求。3.从能力培养方面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要着力解决课堂教学和职业训练的关系问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是职业技能的培养,因而要加强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分制实行后,那些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课程或者实践水平较低的教师将会失去吸引力,这将促使教师主动深入生产和管理的第一线,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理论和新的管理模式,丰富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完善知识结构,促进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此外,学分制改革推行后,可以对考取职业技能证书的学生给以相应的学分奖励,可以使其免修免考相对应的课程,这将有利于提高学生技能训练的积极性。 4.从生源特点来看。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学分制改革实行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以及自己的学习能力,结合教师的指导,适当安排学习计划和进度,即可提前修满学分,提前就业;也可延后修满学分,延迟毕业,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就业的灵活性。此外,学生在必修课学习的基础上,可以自由选课,既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要,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同时,学分制改革的推行,增强了学生对课程选择的参与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也突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5.从高职教育整体发展角度看。学分制改革的推行,有利于区域间、校际间的学分互认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高等教育大众化需要不同类型、不同办学层次的高等教育机构协调发展。作为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在师资、硬件设施、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因而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有必要增强校际合作,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二、影响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实施的主要因素1.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高校扩招也使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随之而来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师资数量的紧张。这给学分制改革的实行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为学分制是建立在选课制的基础之上的,师资数量会直接影响选修课的开设规模。此外,由于学分制改革对教师原有的教学方式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同时也强化了教师之间的竞争,因而许多教师对学分制改革存在抵触情绪,在观念上还存在一定的保守倾向,这也是制约学分制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2.对学校硬件资源的影响。学分制改革实行后,选修课的增加必然使教室资源、实训室、实验室 资源和硬件设施更加紧张。高职院校在教学方式上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要解决课堂教学和职业训练之间的关系问题。高职院校的职业训练通过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种方式进行,由于外部社会条件的限制,目前主要以校内实训为主,这就要求学校实训室和实训设备的相应配套。实行学分制要有充足的硬件资源作保障,学校的教室、实验室、实训室、图书馆等设施和设备不仅数量要增加,而且要提高教学设备的多样性和多用性,学校要加大对教学设施的投入和改造,配备数量足够、规格各异的教室和专用学习室,重视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增加图书馆的藏书,加大教学设施的开放度,提高教学设施的利用率。目前一些高职院校虽然也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但许多教学设施,如机房、图书馆以及实训室的开放程度还不够,利用率不高。3.管理系统的观念调整。学分制改革不仅是高校教务部门内部的事,还需要各个行政部门和后勤机构的积极配合,进而使整个学校的管理真正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师生,这也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应有之意。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行政部门和后勤机构的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效能不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整体教学改革的有序进行。此外,各级管理者对学分制的实质、实施条件和影响因素的认识程度,也会直接影响和制约学分制改革的开展和实施。因此,对学分制的研究、认识和宣传不应只局限在教师和学生,各级管理者同样需要提高认识。 此外,学分制改革实行后,学生自由选课打破了原有的班级组织,一门选修课堂上的学生可能来自不同的年级、不同的院系和不同的专业,这给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问题;同时,学分制改革实行后,学费将与学生所选学分直接挂钩,选修学分多的多交费,选修学分少的少交费,这也给学校的财务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加强学生处、财务部门与教务部门的信息沟通和交流,也是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三、如何在高职教育中推行学分制1.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分制改革是建立在选课制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学分制改革要落到实处,首先要保证能开出足够数量的选修课。目前影响高职院校选修课开设的“瓶颈”之一就是师资问题。师资紧张是制约选修课开设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高职院校要将学分制改革真正推进深入、落到实处,必须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确保一定的师生比;另一方面还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这个基础上,缺口部分再通过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来解决。但是,兼职教师的增多也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和经费管理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因而如何保证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2.要充分利用教室资源和后勤服务设施。教室资源和后勤服务等硬件设施也是影响选修课开设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校扩招的逐年推进,很多高校都面临教室资源紧张的问题。在这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借鉴一下其他高校的做法,即如何充分提高教室的利用率问题。目前很多高校把每节课的时间由原来的50分钟或45分钟改为40分钟,从早晨8∶00到中午12∶00总共可以排5节课,下午从1∶30到3∶ 50可以排3节课。全校性的公共选修课可以集中在晚上或特定的两个下午进行。排课量的加大要求教务部门与各院系的教学秘书进行协调,各院系的专业课由教学秘书负责安排课程表,全校性的公共课由教务部门集中安排。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各院系二级管理的力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减轻教务部门的压力,使其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对全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统筹指导和监督管理。3.要加强信息化建设。选修课的增加还要求引进现代化的选课管理软件系统,这样就会使选课、改选、补选以及成绩记录和公布等工作在网上进行,方便快捷,从而使教务部门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真正提高教学管理的效能。同时,网上选课也有利于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增强师生之间的信息互动。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网上选课信息系统了解授课教师的学历、职称、专业特长和教学成果等各方面信息,以及各门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授课方式、专业方向和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要求,进而增强学生对教师和课程的了解和认识,提高选课的针对性和适用性。4.要正确确定高校管理者的角色定位。管理就是服务,就是为实现预定目标,为所辖对象进行一系列服务活动。高校的目标是培养高质量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因此,高校管理的目的,就应当是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去实现这个目标;高校的管理活动,就应当是“服从于”和“服务于”实现这个目标。作为高校管理活动的组织者,高校管理者就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