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讲义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

ID:18418628

大小:450.00 KB

页数:104页

时间:2018-09-17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传统文化》讲义教学目标:中国传统文化课是本科生的公共必修课,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深远意义,从而提高对中国文明的正确认识,在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社会的今天,如何把握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的关系,不仅是学者研究的问题,更是青年学生学习的重要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感,为现实社会服务。绪论(一)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文化与文明的概念,让学生掌握文化史的发展进程,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史的历史分期及其特点。(二)教学重点:文化、文明的概念;中国文化史的分期。(三)教学难点:

2、文化与文明的关系。(四)教学内容一、什么是文化?1、中外对“文化”的解释:目前学术界对“文化”的解释在二百种以上。中国人的“文化”含义:文化的语源是近代学人对拉丁文Cultura的意译,而借用的是中国固有的“文”、“化”即“文化”等语义,加以熔铸再创而成。“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贲卦·彖传》“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周易正义》孔颖达可见,“文”、“化”的意思是指以“人文”来“教化”天下。“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说苑·指武

3、》刘向文化的意义仍是以体现伦理道德政治秩序的诗书礼乐教化世人,与武力征服相对应。可见,中国古代的“文化”乃主谓结构,基本属于狭义的文化范畴,大约指文治教化的总和,与天造地设的自然相对称,与无教化的“质朴”、“野蛮”形成对照。西方人的“文化”含义:在西方,Cultura,原形为动词,含有耕种、居住、练习、留心或注意、敬神等多种意义,包含着通过人为努力摆脱自然状态的意味。16、17世纪,在欧洲,该词的含义逐渐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引向精神生产活动,由耕种引申为对树木禾苗的培养,并进而被指为对人类心灵、知识、情操、风尚的化育。104文化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多

4、维概念,被众多学科所探究、阐发。由此,文化这种广泛的使用,导致其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各学科学派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解释主观感知与理解的“文化”,按照各自确定的标准给文化做出界说,因此,就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定义。据不完全统计,文化的定义有200多个,然而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定义获得公认。正像西方学者罗威勒认为的那样,要给文化下个定义如同把空气住在手中一样困难,他除了不在我们手里之外,无处不在。2、“文化”与“文明”概念的区别:首先,有必要对“文化”与“文明”的概念加以区分。我们采纳德国学者埃里亚斯的观点,他在《文明的进程》中认为:“文化”令民族之间

5、表现出差异性,时刻表现着一个民族的自我与特色;“文明”则是个民族差异性逐渐减少,表现着人类普遍的行动和成就。“文化”是不必特意传授,经由耳濡目染就可获得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文明”则需要学习才能获得,因而总是和“有教养”、“有知识”之类词语相连。民族“文化”已于固守不变,表现出对外来文化的抗拒,而“文明”往往总是在运动中前进,表现出殖民和扩张的倾向。也就是说,“文化”与传统相关,表现着过去对现在如影随形的影响,“文明”则与未来有关,标示着将来普遍的趋势和方向。其次,我们的观点是:文化是对具有一定社会共同性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起引导或制约

6、作用的、有各种集体意识所形成的社会精神力量。它有四层含义: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它属于意识和精神的范畴,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文化具有社会性,它不同于人类本能(生理或心理)的精神力量,不是与生俱来,而是依靠后天的教育、学习而获得;文化是集体意识的产物,而非个人意识;文化对具有一定社会共同性的思想意义、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起引导或制约作用。其三,作为观念形态的狭义文化自然不是独立存在的,他要通过各种文化载体加以实现,已成为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广义文化现实;同时,各种文化载体的研究成果,也会有助于界定观念形态的文化。大致可以概括为四类:实物制作表现;规章制

7、度表现;礼仪习俗表现;语言符号表现。 二、中外对文化史的认识:1、所谓文化史就是探讨文化发展的历史。它属于广义的历史学范畴,但是在很长时期东西方史学著作中,没有给与文化应有的地位。2、西方对文化史的认识:在西方,直至文艺复兴,文化及文化人才开始跻身于史著,至18世纪启蒙运动,文化时才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历史学科,获得应有的地位。富国哲学家伏尔泰(1694-1778)理由不可磨灭的功绩,被西方学术界称之为“文化史之父”104。他把历史看成是理性与迷信的斗争过程,他反对只记载帝王将相活动的编年史著,力主将人类社会的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纳入史学研究的范畴。《风

8、俗论》《路易十四时代》。在他之后的两个世纪,西方涌现出大批文化史著作,进一步突破了传统史学限于上层政治的狭小格局,把研究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