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东省高考生物试题及其解释

2014年广东省高考生物试题及其解释

ID:18403825

大小:92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17

2014年广东省高考生物试题及其解释_第1页
2014年广东省高考生物试题及其解释_第2页
2014年广东省高考生物试题及其解释_第3页
2014年广东省高考生物试题及其解释_第4页
2014年广东省高考生物试题及其解释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年广东省高考生物试题及其解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4年广东省高考理科综合(生物)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以下细胞结构中,RNA是其结构组分的是A.液泡B.核糖体C.高尔基体D.溶酶体2.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①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②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③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④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图1),花矩顶段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

2、必要条件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B.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汁产生酒精C.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D.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的蛋白酶和脂肪酶5.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图2所示,将不同成熟阶段的种子匀浆后检测,结果正确的是选项取样时间检测试剂检测结果A第10天菲林试剂不显色B第20天双缩脲试剂不显色C第30天苏丹III试剂橘黄色D第40天碘液蓝色6.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

3、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3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幼虫密度是周期性波动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有滞后性二、双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24.以下选项正确的是BD25.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羧酸酯酶(CarE)制剂的流程如图14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需使用逆转录酶B.过程②需使用解旋酶和PCR获取目的基因C.过程③使用的感受态细胞可用NaCl溶液制备D.过程④可利用DNA分子杂交鉴定目的基因是否已导入受体细胞

4、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182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26.(16分)观测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柑橘,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光照强度叶色平均叶面积(cm2)气孔密度(个·mm-2)净光合速率(mmolCO2·m-2·s-2)强浅绿13.6(100%)826(100%)4.33(100%)中绿20.3(149%)768(93%)4.17(96%)弱深绿28.4(209%)752(91%)3.87(89%)注:括号内的百分数以强光照的数据作为参照(1)CO2以自由扩

5、散方式进入叶绿体后,与C5结合而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的[H]和ATP。(2)在弱光下,柑橘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使叶色变绿和增大平均叶面积来吸收更多的光能,以适应弱光环境。(3)与弱光相比,强光下柑橘平均每叶片的气孔总数多,单位时间内平均每片叶CO2吸收量多。对强光下生长的柑橘适度遮阴,持续观察叶色、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这三个指标中,最先发生改变的是净光合速率,最后发生改变的是叶面积。27.(16分)(1)小红不小心被针刺,随即出现抬手动作,其神经反射如图15所示。图15中传出神经元是C1。b1兴奋后使c1兴奋,而b2兴奋后使c2抑制,可推测b1和b2的突触小泡放的神经递质是不同

6、的物质。小红抬手之后对妈妈说:“我手指被针刺了,有点疼。”该程一定有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以及言语区的S区参与调节。D初次免疫再次免疫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411.200.0400.000.0811.200.01622.400.03289.500.0641113.100.01283136.900.02561011.900.05121416.667.2102433.61720.2>102433.66172.2合计8410084100(2)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感染可使脊髓神经元受损而影响有关神经反射,接种疫苗是预防脊灰的有效措施。某研究跟踪监测84名儿童先后两次接种改进的脊灰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

7、结果。结果见右表,D≥4者免疫结果呈阳性,D值越高者血清中抗体浓度越高。由表可知,初次免疫的阳性率为98.8%。请总结再次免疫效果与初次免疫效果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总结差异:再次免疫与初次免疫相比,D值明显升高,D值高的人数明显增多。(2分)原因分析:初次免疫后,机体产生了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当再次接种脊灰病毒灭活疫苗时,记忆B细胞可以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4分)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