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378019
大小:298.00 KB
页数:48页
时间:2018-09-17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五章地理区域和分界线教学目的: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温度带、干湿地区、河流特征、植被类型、耕作制度、农作物种类及人们的饮食习惯都有明显的区别。教学重点:掌握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农业、交通、生活习俗等。教学难点: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农业、交通、生活习俗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温度带、干湿地区、河流特征、植被类型、耕作制度、农作物种类及人们的饮食习惯都有明显的区别。二、导入新课活动一:为什么说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南北
2、地理分界线?1、出示自学提纲:(1)细读P7页的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分组讨论:为什么说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线?(2)从图5.6、5.7中或利用已学的知识,找出“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线”的依据(此依据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和补充)2、学生讨论、自学3、检查自学讨论结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然后全班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分析:“秦岭——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andassessmentRegulation(ProfessionalEdition)(DL/T5210.
3、2-2009~DL/T5210.8-2009);1.9thequalitycheckoutandevaluationofelectricequipmentinstallationengineeringcode(DL/T5161.1-2002~5161.17-2002);1.10thenormsofconstructionsupervision,theelectricpowerconstructionsupervisionregulations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线”的依据。(总结:秦岭淮河以北一月平均气温小于0。C
4、,秦岭淮河以南一月平均气温大于0。C;秦岭淮河以北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南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是温暖带和中温带,秦岭淮河以南是亚热带和热带;秦岭淮河以北冬季河流结冰,秦岭淮河以南冬季河流不结冰。)活动二:秦岭淮河南北的差异1、学生讨论、自学:P7页的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联系前面所学的知识,比较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和以南的差异,并完成P9页的填充表格。2、检查自学讨论结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然后全班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分析“秦岭——淮河”以北和以南的差异。(总结:“秦岭——淮河”是黄河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
5、水岭,具体的差异见P9的“活动”题)活动三:角色扮演全班分成两组,A组代表北方地区,B组代表南方地区。分组收集相关资料并开展课堂讨论:(1)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产、交通和生活习俗等方面比较南方和北方的差异。(2)为南方与北方地区经济如何发展及其相互合作出谋划策。总结:北方能源矿产丰富,可以引进南方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发展经济;南方引进北方的能源矿产,原材料、发展高精尖工业,也可以到北方投资办厂,优势互补。三、课堂作业地理填充图。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andassessmentReg
6、ulation(ProfessionalEdition)(DL/T5210.2-2009~DL/T5210.8-2009);1.9thequalitycheckoutandevaluationofelectricequipmentinstallationengineeringcode(DL/T5161.1-2002~5161.17-2002);1.10thenormsofconstructionsupervision,theelectricpowerconstructionsupervisionregulations第六章
7、四大地理单元第一节北方地区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2、了解北方地区的省区划分。3、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对其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有为明显的差异。教学重点: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2、了解北方地区种植业的区域差异。教学难点:1、北方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与综合治理2、红壤的形成和改良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点不同,全国可以分为四大地理单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之一——北方地区。二、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
8、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2、了解北方地区的省区划分。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andassessmentRegulation(ProfessionalEdition)(DL/T5210.2-2009~DL/T5210.8-2009);1.9thequalityc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