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352870
大小:6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16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 推荐作品同步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推荐作品国 殇一、名句积累“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意思是:旌旗蔽日啊敌寇蜂拥如云,箭雨纷坠啊将士奋勇向前。“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意思是:既已出征啊就没想过要回返,家乡邈远啊去路漫漫。二、中心主旨沙场上,战士们冲锋陷阵,奋勇杀敌,一个个倒在血泊之中;为国捐躯的英灵,飘散在遥远的原野上,不能回归故乡。全诗极力描写卫国壮士们在战斗中勇武不屈的英雄气概和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这是一曲洋溢着爱国精神的祭歌。我们从楚人悲壮的祭歌声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中千百年来不变的坚毅和刚强。三、写作特色1.渲染、夸张手法。描写战斗场面,作者用“车错毂兮短兵接”、“凌余阵
2、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等句,极力渲染战斗的激烈和残酷。用“旌蔽日兮敌若云”、“天时怼兮威灵怒”,极力夸张敌军之强和战斗的残酷。这些渲染和夸张,有力地衬托了“矢交坠兮士争先”、“援玉枹兮击鸣鼓”等句。从而突出了战士们英勇刚强的气慨。在后面讴歌中,作者以“出不入兮往不反”渲染战士远离家乡投入战斗的爱国决心,以“带长剑兮挟秦弓”渲染战士身首分离但死犹不屈的顽强精神,接着又以“诚既勇兮又以武”等句加以点染,充分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颂和悼念。2.格调高昂悲壮。3.描写、抒情相结合。先具体描写战士们在激烈战斗中的勇敢顽强,终因敌强我弱而英勇牺牲,突出了战士们为保卫祖国而顽强战斗、
3、不怕牺牲的爱国形象,为下文讴歌悼念作了铺垫。下文以抒情的笔法对战士们勇武刚强的气概和义无反顾的爱国精神,进行了热烈的歌颂和深情的悼念,使战士们的爱国形象进一步升华,显得更加富有光彩。没有前者描写的铺垫,下文讴歌便成了无本之木;有了后者的抒情讴歌,前者描写的形象便如锦上添花,光彩熠熠。四、文白对照燕歌行一、名句积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意思是:战士们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那些将军们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二、中心主旨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第一段八句写出师,第二段八句写战败,第三段八句写被围,第四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生动展现了从慷
4、慨应征、转战绝域到战败被围、短兵相接等一系列边塞战争的激烈场面。歌颂了广大士兵奋勇杀敌、不图名利的高尚精神,谴责了将帅的骄纵荒淫,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现象。三、写作特色1.对比手法。从大段落来看,出兵时的金鼓震天和战败后的困苦凄凉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贯穿全篇的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和将军的恃宠贪功形成对比。士兵的辛苦久战、室家分离和将军的临战失职、纵情声色形成对比。结尾提出李广,又是古今对比。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诗歌寓意深刻。此外,诗歌用韵四句一转,显出跳跃奔放的气势。2.铺垫与衬托。如:诗的起首四句将张守珪以前的战功及荣耀都概括出来了。“破残贼”“重横行”六字,既写出了
5、敌人的实力,又衬托出了将军的威武、剽悍、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同时也为下文张守珪的轻敌埋下了伏笔。再如:“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身当恩遇常轻敌”可谓直抒胸臆,正面指出失败的原因,抨击边将的无能与腐败。诗中对“大漠穷秋”“孤城落日”等萧条、荒凉环境的渲染,有力地烘托了战场上战士“力尽”、势孤、“斗兵稀”的悲壮气氛,加强了对“身当恩遇常轻敌”的边将的控诉,仍含有强烈对比。四、文白对照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
6、看。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名句积累“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意思是: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意思是: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柳江弯弯曲曲,像曲折九转的愁肠。二、中心主旨这是一首七律,是一首抒情诗。柳州是当时柳宗元的被贬地。漳、汀、封、连四州是因参加革新同时被贬的其他四位朋友的被贬地。诗中写作者登楼远望、怀念挚友之情,充满着愤郁不平的感慨。赋中有比,情景交融,楚楚动人。“愁”是此诗的情感基调,像苍茫的海天,像曲折的江流,
7、弥漫全诗,但是作者的愁思因何而起呢?这首诗托景抒怀,通过登柳州城楼所见景物的描写,曲折地谴责了当时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人士的打击和迫害,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由此而生的悲愤心情和对同贬战友们的深切怀念。三、写作特色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当诗人登上柳州城楼,纵目远望,视线所及的客观之景,是无所不包的。然而,最触动情怀的却是他摄入诗中的“芙蓉水”和“薜荔墙”,这里的“芙蓉水”、“薜荔墙”显然是另有深意的。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经常拿“芙蓉”、“薜荔”这些花草来形容自身的志行高洁,柳宗元如此写景,暗含了对自我品格的肯定;而“芙蓉水”遭“惊风乱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