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dm通信技术在ami及智能用电中的应用new

ofdm通信技术在ami及智能用电中的应用new

ID:18338743

大小:14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16

ofdm通信技术在ami及智能用电中的应用new_第1页
ofdm通信技术在ami及智能用电中的应用new_第2页
ofdm通信技术在ami及智能用电中的应用new_第3页
ofdm通信技术在ami及智能用电中的应用new_第4页
ofdm通信技术在ami及智能用电中的应用new_第5页
资源描述:

《ofdm通信技术在ami及智能用电中的应用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OFDM通信技术在AMI及智能用电中的应用崔玉峰杨晴张林山(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研究院,云南昆明650217)摘要智能用电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途径是通过智能开关、智能插座、远程遥控、智能安防、家庭电能网关(HomeEnergyGateway)等技术手段,配合智能小区系统、动态电价信息等,实现节能、安全、方便、舒适的智能家居环境,以及用户与电网的互动。电力线载波技术作为新技术,在智能用电中有着重要作用。关键字OFDM电力线载波智能用电一、前言智能微网信息的采集及交互包括智能电网最后500米及最后50米两方面。智能电网涉及到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所有

2、环节的智能化建设。而AMI(先进量测体系)主要包括用电端的量测、信息采集及用电管理等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电表及通信是AMI的核心,而低压变压器500米供电半径区域内的通信问题是AMI信息采集及信息交互的基础。用户端能源监测及智能用电是智能电网建设和发展的核心目的之一。除了通过智能电表的用电信息采集及信息交互外,楼宇及家庭内的电器设备的用电监测及智能用电控制十分重要。显然,针对这些设备的通信及信息交互问题成为智能电网这最后50米的核心之一。近年来,大家在考虑多种技术和方案,包括光纤到户、RF无线及电力线载波技术等。光纤到户可以提供宽带及可靠的通信性能。但具有布线施工

3、以及维护成本高等缺点。RF无线具有无需布线的优点,但需要进行频率规划,RF无线电频谱资源有限,信号穿透性不强,存在通信盲点,信号易受干扰。相比较而言,电力线载波由于具有一系列的优点而被广泛采用,这些优点包括:Ø充分利用电力系统所拥有的现有电力线资源。智能电表及电器设备本身就与电力线相连接,因而不需要额外及专门线路维护。Ø与有线方式相比,无需要重新布线Ø与RF无线方式相比,可以穿墙越壁,无需要频率规划Ø被国家选定为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主要技术当然,目前的电力线载波技术还存在着很多局限性,例如数据速率低、抗干扰能力差、信道自适用能力差等。这些都需要通过技术的进步来解决,这也是O

4、FDM技术在电力线载波通信上得以迅速发展及应用的主要原因。二、OFDM通信技术国内外发展由于智能电网的发展,以及智能电网信息采集及信息交互对电力线载波所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OFDM高速电力线载波技术近年来迅速发展,并正成为下一代低压电力载波通信的主要技术。2009年西班牙电力发布了其应用于智能电表的OFDM电力线载波标准PRIME(PoweRlineIntelligentMetering),物理层使用10–95kHz频段,OFDM/DBPSK/DQPSK调制,支持数据速率20–128kbps。法国电力ERDF在2009年也颁布了其OFDM电力线载波标准G3AMM,物理层

5、使用35.9kHz-90.6kHz频段,采用OFDM/DBPSK/DQPSK调制,支持数据速率33.4kbps。此外,目前欧洲IEC也正在征集OFDM标准提案。同时,国外多家芯片公司已推出了OFDM电力线载波芯片。在国内,清华力合旗下的深圳市力合微电子有限公司是国内较早开始研发OFDM电力线载波技术及芯片的公司,其OFDM高速电力线载波芯片近期可能推出,可能是国内第一家。表1为低压电力线载波技术应用情况。低频段(<500kHz)宽带(1–30MHz)低速(<10kbps)高速(x10kbps)宽带(x10Mbps)简单调制简单正交多载波正交多载波(OFDM)正交多载波(OF

6、DM)FSK,BPSK正交四载波数百至数千子载波数千子载波120–450kHz40–500kHz40–500kHz1–30MHz主要应用于国内国内外应用国内外应用主要是国外应用表1低压电力线载波技术应用三、OFDM通信技术研究无论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或者楼宇及家庭能源管理系统,电力线载波网络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面,如图1所示。应用层(能效管理、用电信息采集与发布、多渠道缴费、智能家电控制、分布式能源接入及储能、电动汽车充电、增值服务等)MAC层物理传输及链路层图1通信协议架构物理层:包括电力线载波信号调制及接收技术,信号注入及藕合。物理层是抗干扰能力及提供可靠的点对

7、点数据传输的根本保障;数据链路层:包括MAC子层(即介质接入控制层)及LLC子层(即逻辑链路层)。MAC子层涉及CSMA/CA(载波侦听及避碰)信道接入,节点寻址,路由及中继,在物理层的支持下,为LLC子层提供双向端对端数据通信服务。逻辑链路子层(LLC)为应用层及网络管理提供双信端对端数据通信服务;应用层:例如DT/L645,698.42及网络管理等,取决于具体的系统应用。对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层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标准体系。3.1电力线载波物理层技术挑战物理层技术决定了数据速率,抗干扰能力及点对点通信可靠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