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课程论文

社会心理学课程论文

ID:18333961

大小:80.1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17

社会心理学课程论文_第1页
社会心理学课程论文_第2页
社会心理学课程论文_第3页
社会心理学课程论文_第4页
社会心理学课程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课程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此表由评阅人填写评价项目满分得分总分教师签字论点、论据40写作规范性30论述逻辑性30论文编号: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论文(设计)课程名称:16社会心理学论文题目:论利他行为的产生原因学生姓名刘博慈专业动物科学层次本科批次101学号W110201101017学习中心中国农业大学2010年5月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摘要:利他行为(AltristicBehavior)是人际交往中一种特殊的行为方式,通常表现于人的交往过程中,行为的发生是为了使他人受益。利用动机理论来对利他行为做了实际的论述;研究表明,培养利他行为在幼儿时期作用最大,利用模仿,表扬的方法对幼儿进行利他行为的教

2、育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关键字:利他行为动机作用规范目录1、利他行为的概述:12、利他行为的动机理论22.1、动机是一种内部激素:22.2、动机为人的行为提出目标,22.3、人的动机也有无意识的成分:23、本能论,学习论,需要理论:33.1、本能论:33.2、学习论33.3、需要理论:34、培养利他行为的途径和方法45、讨论:46、结论57、参考文献:61、利他行为的概述:利他行为是指不期望任何回报的,无偿的关心,帮助他人的行为,其中包括援助,救济,捐赠等等。营救被埋者,为地震灾区捐款捐物等等都是利他行为.这些行为的表现方式虽然不同,但有一个共同之处:他们都是为了使别人获得方便和利益

3、,而不指望任何回报.这是区别于一般助人行为的一个重要标志.助人行为包括要求回报的行为,如做志愿者是为了获取高额的补助;都照顾老人,希望过后得到回报等,都是在做出行为之前就对回报有一定的期望,所以助人行为不能等同于利他行为.威尔逊认为人的利他行为是由先天遗传决定的,是一种本能行为。动物的保姆行为就是一种利他行为。在动物社会,有血缘关系的同种动物叫“真亲”,无血缘关系的同种动物叫做“假亲。动物学者经常观寨到,猿猴在失去母亲之后常常由其他猩猩抚养,或由它们的哥哥蛆蛆照看:日本猴当母猴走失后其幼仔就由猴群中地位较高的雄猴照顾,这类事例不胜枚举:在黑猩猩和猿猴的群体当中还可以观察到与此相类似

4、的另一种情况:有的猿猴或猩猩把爱倾注在车不是自己亲生的幼仔身上去背、去抱别人的孩子带别的幼仔玩耍,给它们梳理毛,关怀备至。动物的保姆行为还有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就是非亲非故却去帮助育儿这种在一旁帮助别人育儿的个体叫做助手。世界上约有8600多种鸟,已知当助手的约300多种助手围着与自己并无血缘关系的鸟忙这忙那,所有的行动都和鸟的繁殖有荧。学习理论认为,利他行为之所以发生是因为这种行为在过去得到了强化.当利他行为受到奖励后,这种行为就更有可能再次发生.除了直接经验外,人们是否做出利他行为,还受到个体对将来的奖励或惩罚期望的影响,例如能否得到社会或周围人的赞赏,自己内心是否感到受到安慰等

5、.因此,利他行为都是通过奖励或惩罚的强化作用而学习而来的.当一个人做出某种利他行为后,如果内心感到非常愉悦,在后来的相似情境中,自然会再一次做出利他行为;反之,当个体做出某种行为受到他人的非议或其他惩罚,他很可能就不会再做出类似的行为.社会规范理论认为,利他行为产生的原因是社会规范的作用,是人们按照社会规范来行动的结果.与利他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主要有社会责任规范和回报规范.社会责任规范是指我们对于需要帮助的人负有社会责任,我们应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社会规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人们内化了这种规范,即使没有外来的奖赏,看见别人有困难也会主动的进行帮助.回报规范也称互惠规范,它是指人6

6、们应该帮助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并且不应该伤害那些帮助过他的人.只有少数人才不受回报规范的约束,他们具有高度依赖性的人------年幼的儿童,老人,残疾人或病人等.对于这些人,社会责任规范教育我们应该去帮助他们。俗话说的”知恩图报”.”好人有好报”就是回报规范的具体表现2、利他行为的动机理论动机是指引起维持和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是社会影响和个体行为之间的心里媒介。2.1、动机是一种内部激素:它为个人行为提供动力,以使其维持自己的行为达到一定的目的。作为一种力它在主体内部驱使着主体向着某一目标而行动,因此,动机是隐藏在行为背后的支配人的行为的直接原因在社会生活中,

7、不存在没有动机的行为,动机和行为始终是相互联系的,对个体的行为有一定了解后,就可以了解和预测个体行为。2.2、动机为人的行为提出目标,它使个体行为具有方向性。并明确其行为的意义。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所以动机所一起的行为总是指向满足需要着一方向,并明确其行为的意义动机是一种有意识的行动,当一个人产生某种需要是并不一定需要动机,如婴儿对饮食的需要,由于没有形成真正心理,没有目标意识,因此不能形成动机,相反,当机体有饥渴的需要,但一个人集中做某事时也会废寝忘食,因此,动机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