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及机械零件设计基础知识

机械及机械零件设计基础知识

ID:18317832

大小:18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9-16

机械及机械零件设计基础知识_第1页
机械及机械零件设计基础知识_第2页
机械及机械零件设计基础知识_第3页
机械及机械零件设计基础知识_第4页
机械及机械零件设计基础知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机械及机械零件设计基础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章机械及机械零件设计基础知识2.1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2.1.1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机械设计应满足的要求:在满足预期功能的前提下,性能好、效率高、成本低,在预定使用期限内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维修简单和造型美观等。2.2.2机械设计的一般设计程序机械设计的一般程序用框图来表示。设计人员必须善于把设计构思、设计方案,用语言、文字和图形方式传递给主管者和协作者,以取得批准和赞同。除具体技术问题外,设计人员还要论证下列问题:(1)此设计是否确为人们所需要?(2)有哪些特色?能否与同类产品竞争?(3)制造上是否经济?(4)维修保养是否方便?(5)是否有市场?(6)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如

2、何?设计人员要富有创造精神;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要调查研究;。要广泛吸取用户和工艺人员的意见,在设计、加工、安装和调试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反复修改,以期取得最佳的成果,并从中累积设计经验2.2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和工作能力2.2.1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机械零件的失效:零件曲于某种原因不能正常工作时,称为失效零件的失效形式:断裂或塑性变形;过大的弹性变形;工作表面的过度磨损或损伤;发生强烈的振动;联接的松弛;摩擦传动的打滑等。失效原因:强度、刚度、耐磨性、振动稳定性、温度等原因。强度条件:计算应力<许用应力;刚度条件:变形量<许用变形量;防止失效的判定条件是:计算量<许用量---

3、-工作能力计算准则。2.2.2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工作能力----在不发生失效的条件下,零件所能安全工作的限度。通常此限度是对载荷而言,所以习惯上又称为:承载能力。2.2.3许用应力和极限应力、接触应力2.2.3.1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名义载荷-----在理想的平稳工作条件下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名义应力-----按名义载荷计算所得之应力。工作载荷-----在某种工作条件下零件实际承受的载荷。载荷系数K----考虑各种附加载荷因素的影响。计算载荷-----载荷系数与名义载荷的乘积。计算应力-----按计算载荷计算所得之应力。2.2.3.2静应力和变应力按照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应力可分为静

4、应力和变应力。不随时间变化的应力,称为静应力(图a),纯粹的静应力是没有的,但如变化缓慢,就可看作是静应力。例如,锅炉的内压力所引起的应力,拧紧螺母所引起的应力等。随时间变化的应力,称为变应力。具有周期性的变应力称为循环变应力,图b所示为一般的非对称循环变应力,图中T为应力循环周期。图b所示为一般的非对称循环变应力,从图b可知平均应力maxmin应力幅maxminma22应力循环中的最小应力与最大应力之比,可用来表示变应力中应力变化的情况,通常称为变应力的循环特性,用r表示,即r=σmin/σmax。可用应力循环特性r来表示变应力的不对称度,r=+1为静应力;

5、r=0为脉动循环变应力;r=-1为对称循环变应力;-1

6、表现为无明显塑性变形的脆性突然断裂;3)疲劳断裂是损伤的积累,它的初期现象是在零件表面或表层形成微裂纹,这种微裂纹随着应力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扩展,直至余下的未裂开的截面积不足以承受外载荷时,零件就突然断裂。在零件的断口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情况。疲劳断裂不同于一般静力断裂,它是损伤到一定程度后,即裂纹扩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发生的突然断裂。所以疲劳断裂与应力循环次数(即使用期限或寿命)密切相关。1.疲劳曲线由材料力学可知,表示应力。与应力循环次数N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疲劳曲线。如下图所示,横坐标为循环次数N,纵坐标为断裂时的循环应力σ,从图中可以看出,应力越小,试件能经受的循环次数就越

7、多。从大多数黑色金属材料的疲劳试验可知,当循环次数N超过某一数值从以后,曲线趋向水平,即可以。为在“无限次”循环时试件将不会断裂。N0称为循环基数,对应于N0的应力称为材料的疲劳极限。通常用σ-1表示材料在对称循环变应力下的弯曲疲劳极限。疲劳曲线的左半部(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