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金融统计论文 彭墨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国际收支平衡表看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学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院:统计学院专业:经济分析作者:彭墨迪班级:08级经济分析2班学号:2008121312从国际收支平衡表看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摘要】一国国际收支结构特征本质上反映了其经济结构的特征国际收支平衡表反映了一国对外负债、出口及进口产业的状况及变动。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此后的9年间,中国的国际贸易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国人为连年的双顺差鼓舞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国内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需要依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关系的理顺单
2、纯依靠汇率升值是调整不过来的。本文希望能够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做出分析。【关键词】国际收支平衡表;产业结构;问题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贸易、非贸易和资本往来而发生的国际间资金移动从而发生的一种国际间资金收支行为。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往来活动的综合反映。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直接影响一国货币汇率的波动全面反映了一国外部经济的均衡状况并为一国分析经济内部失衡提供线索。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还是一国制定货币金融政策的重要依据。国际收支的变化既是一国经济发展、变化的结果同时又对经济运行产
3、生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国际收支具有重要意义。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加入国际分工体系由此承担一系列的义务及约束并享有相应权利。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反映了一国对外经济交易的情况它反映一国国际收支的具体构成和全貌。从2003年-2009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一窥中国在整个国际分工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及由此产生的国内产业结构的矛盾现状。自2005年到2009年我国的国际收支一直保持较大的顺差。尤其是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保持的“双顺差”占总顺差比例一直很大。这是我国国际收支最显著的特征。其实自20
4、00年起我国国际收支总顺差就逐年扩大2007年达到4453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年均增长53%。2008和2009年我国国际收支总顺差分别为4451亿美元和4419亿美元继续保持较大顺差但是与2007年相比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两年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外部环境恶化。美国次贷危机继续对国际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造成强烈冲击。此外在2008年我国国内也遭受了严重自然灾害。2009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与2008年相比有较大的变化这主要是世界经济大环境出现了问题各国经济都受到了影响相比中国的情况还是不错的。2009年的数据还有
5、待结合以后的数据作精确的分析因此本文主要分析2008年以前的数据。通过近些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一、经常项目中货物贸易持续顺差,显示我国的出口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产品的附加值不高或说在国际分工体系中被赋予的价值不高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来自于货物贸易收支的大额顺差。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3年至2008年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逐年加大,其中占比最大的货物贸易与此呈相同趋势。而相比较同期的美国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货物贸易占GDP的比例可以看出,我国的国际贸易顺差过分依赖货物贸易。同时,我国的持续货物贸
6、易顺差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主要来自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以廉价劳动力资源为基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另一方面,顺差的大部分是依靠低附加值与不可再生资源消耗性产品的出口来维持。为了控制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国家先后采取了增加出口税、降低或取消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禁止部分产品开展加工贸易等措施。当前,部分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商品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抑制,但总体而言,由于这些行业前几年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投资增长过快,已形成较大生产能力。一项研究表明,2006年中国外贸净出口内含能源占当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25
7、.7%,充分说明在大量出口制成品同时,污染排放却被留了下来。同时,在出口的货物中,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的产品所占比重偏低。资料显示,2008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部货物出口的24%,其中,贸易顺差占全部贸易顺差的25.9%,对美顺差比重高达71.5%。但是,在中国高新技术出口产品中,82.4%为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的简单加工贸易产品,85.2%的出口主体为外商投资企业。二、服务贸易逆差反映了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落后,服务业结构不合理 从以上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比较稳定,但2008年逆差增加迅速。而日本
8、,美国服务业的贸易差额却为正,且逐年上升。服务贸易属于第三产业,是一个国家的朝阳产业,附加值较高。根据我国的产业发展战略,应该优先发展服务业。从近几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服务贸易的顺差主要还是在旅游等传统强项中,在专利技术等方面则是持续的逆差。 在2005年世界服务贸易论坛上,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