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288085
大小:4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16
《医卫班3月26日专业综合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医卫班3月26日专业综合考试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6题)1,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不包括()A脊髓B脑干C小脑D间脑E神经节2,关于周围神经系统,错误的是()A脑神经12对B脊神经31对C自主神经称躯体神经D内脏运动神经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类E躯体神经均含有感觉和运动两种纤维3,关于脊髓,错误的是()A上端平枕骨大孔B下端成人平第三腰椎C全长有两处膨大D末端称脊髓圆锥E终丝位于圆锥下端4,C7应平对的胸椎为第()A4B5C7D9E105,传导下半身精细触觉的纤维素为()A薄束B楔束C脊髓丘脑束D皮质脊髓前束E皮质脊髓侧束6,脑干的腹面看不到的是()A锥体交叉B基底沟C
2、脚间窝D菱形窝E延髓脑桥沟7,与延髓相连的神经为()A动眼神经B三叉神经C舌咽神经D滑车神经E视神经8,关于脑干的白质,错误的是()A内侧丘系为薄束核及楔束核发出的纤维交叉后而形成B锥体束可分为皮质核束及皮质脊髓束C锥体束为大脑皮质发出的运动纤维下行而成D皮质脊髓前束为皮质脊髓束中在锥体下端交叉的纤维形成E白质中有脊髓丘脑束9,关于小脑,错误的是()A位于颅后窝B原小脑与平衡有关,与前庭有联系C旧小脑调节肌张力D新小脑调节四肢随意而精细的运动E小脑核中最大的是基底核10,关于脑室,错误的是()A第四脑室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B第三脑室为间脑的室腔C第四脑室的顶为菱形窝D第四
3、脑室管下通脊髓中央E第三,四脑室借中脑水管相通11,角回位于()A枕叶B额叶C顶叶D颞叶E岛叶12,颞上回的后部为()A躯体运动区B视区C听区D听觉性语言中枢E视觉性语言中枢13,不属于基底核的是()A齿状核B尾状核C豆状核D屏状核E杏仁体14,关于脑和脊髓的血管,错误的是()A脊髓的动脉来自椎动脉,肋间后动脉和腰动脉的分支B脑的动脉来自颈内动脉和椎动脉C大脑半球的前三分之二及部分间脑为大脑前动脉供应D大脑的静脉不与动脉伴行,可分为浅深两组E脊髓的静脉与动脉伴行15,脊神经的前支没有组成的神经丛为()A颈丛B腰丛C胸丛D骶丛E臂丛16,肱骨颈骨折易损伤的神经为()A腋神经B尺
4、神经C桡神经D正中神经E肌皮神经17,手肌内侧群萎缩,拇指不能内收,手内侧缘感觉障碍,应为()神经损伤。A腋神经B尺神经C桡神经D正中神经E肌皮神经1,平肋弓平面为第()胸神经前支分布。A2B4C6D8E102,眼的视近调节中不包括()A睫状肌收缩B晶状体变凸C瞳孔近反射D瞳孔扩大E眼球会聚3,对异常眼的描述,错误的是()A包括近视,远视,老花眼,散光等B远视与老花眼的区别在于老花眼看远物时候正常,无需戴凸透镜调节C异常眼是由于眼的折光异常或眼球形态异常导致D近视时候近点移近E远视时候近点移近4,关于视角,错误的是()A通常以眼能分辨的最小视角来表示视力B视角是物体上的两点的
5、光线射入眼球,交叉通过近点时所形成的夹角C正常眼能分辨的最小视角为1分角。D视力=1∕视角。E中央凹处的视力最好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耳廓有集音功能B外耳道可传音及有共鸣作用C鼓膜,听骨链,卵圆窗的增压效应可达22倍D咽鼓管平时为开放状态E耳蜗有感音换能作用6,中耳病变时候,可致()A传音性耳聋B感音性耳聋C中枢性耳聋D气导不受影响E骨导明显受损7,耳蜗对声音的初步分析,错误的是()A分析,主要取决于基底膜产生最大振幅的部位B声波引起基底膜振动都是由蜗顶开始,以行波的方式往基底膜传播C声波频率越高,最大振幅部位越靠近蜗底D声波频率越低,最大振幅部位越靠近蜗顶E声波强度的分
6、析,取决与耳蜗神经冲动的频率和受激兴奋的神经元数量8,内耳前庭器官功能错误的是()A前庭包括椭圆囊和球囊B椭圆囊斑可感受头部的空间位置或躯体旋转变速运动C前庭可引起位置觉与变速感觉D前庭可引起姿势反射E半规管的功能:可引起眼震颤和姿势反射,可感受多方向的旋转变速运动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B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C实现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D反射弧是由2个或2个以上神经元串联而成的神经通路E神经元可分为2类10,角膜反射中枢在()A延髓B脑桥C中脑D脊髓腰段E脊髓腰骶段11,关于突触传递,错误的是()A即突触前神经元的活动经突触引起
7、突触后神经元活动的过程B一般包括:电—化学—电3个环节C钠离子的内流促使突触小泡移向突触前膜并与之融合D突触后膜上,钠离子的内流可致EPSP。E突触后膜上,氯离子的内流可致IPSP。29,中枢兴奋传布的特征错误的是()A单向传递B中枢延搁C兴奋节律的改变D总和E不易疲劳30关于中枢抑制错误的是()A可分为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俩类B突触后抑制指发生在突触后膜上的超极化抑制C突触后抑制通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活动实现D突触前抑制是指发生在突触前膜上的去极化抑制E突触前抑制通过轴突——树突突触活动实现31,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