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场”背后的叩问与思考——论李佩甫的《羊的门》

“人场”背后的叩问与思考——论李佩甫的《羊的门》

ID:18284918

大小:47.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9-16

“人场”背后的叩问与思考——论李佩甫的《羊的门》_第1页
“人场”背后的叩问与思考——论李佩甫的《羊的门》_第2页
“人场”背后的叩问与思考——论李佩甫的《羊的门》_第3页
“人场”背后的叩问与思考——论李佩甫的《羊的门》_第4页
“人场”背后的叩问与思考——论李佩甫的《羊的门》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场”背后的叩问与思考——论李佩甫的《羊的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场”背后的叩问与思考——论李佩甫的《羊的门》—圈匿鬯"人场"背后的叩问与思考——论李佩甫的《羊的门》口洪治纲(暨南大学中文系,广州510632)关键词:乡村伦理人治儒家文化威权意识摘要:《羊的门》并不是一部完美的小说,但它对中国乡村社会的内在结构却有着深刻的思考,对其潜在的伦理谱系亦有着独到的揭示.以呼家堡为代表的现代乡村神话,不仅蕴藏了中国传统社会里畸形的"人治"观念,而且融人了传统儒家思想和现代威权意识等成分.它们以"致富"为目标,看似顺应了时代潮流,实则彰显了呼天成"内圣外王"的人生理想.作者由此对中国乡村的现代化之途进行了尖锐的反思.2009年,李佩甫的长篇小说《羊的门

2、》在初版lO年后,终于由作家出版社纳入"共和国作家文库"重新出版.尽管在这l0年里,李佩甫先后发表了《金屋》,《城的灯》,《等等灵魂》等新的长篇,但均没有引起多少反响.而《羊的门》却因成功塑造了一位"东方乡村教父"式的人物呼天成,一直被人们高度关注.重读《羊的门》,我依然觉得它并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尤其是对谢丽娟,范骡子,八哥等一些次要人物的处理过于平面化,对有些现实生活场景(如"白吃一条街")的渲染也有些过度.但是,它所展示的当代乡村文化结构形态,以及这种文化结构形态在现代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功能",却令人深思.在《羊的门》里,李佩甫营构了一座乌托邦式的现代城堡——呼家堡.

3、在那里,活着的村民们家家户户都住着大小相同,整齐划一的房子,连家具,房内布局都一模一样,从而形成了高度一体化的生存形态.在那里,死去的人也被一排排安葬在"地下新村",坟前竖着同样的墓碑(只有极少数人的墓碑上多了一颗红星),照样接受一体化的现实秩序.在那里,每天清晨的第一支乐曲都是《东方红》,"这其实是一道命令,一道无形的命令",由是,所有的男女老少都齐聚到村办公楼前的广场上,开始做"呼家堡健身操".在那里,每个村民都有合适自己的工作岗位,都可以领取充足的生活消费品,都可以享受到集体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在人们饱受了一体化的集体主义之苦后,呼家堡却让这种集体主义再度大放光芒.它仿佛神话一

4、般,以异常富饶的姿态,矗立在一片贫瘠的中原大地2010.9上,成为"平原一枝花",令所有人为之骄傲.深究这种被集体主义严格规训了的社群结构,我以为,不仅可以解开呼家堡特有的生存形态,还可以揭示其中所隐藏的特殊的文化结构形态.从表面上看,呼家堡只是一种乌托邦的存在,或者说,只是作家虚设的一个历史化的地域符号,但它显然又具有某种现实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主要体现为平原中所蕴积的顽强的求存精神,传统族群关系所构成的宗法伦理与现代神权意志相融会的社群结构,也体现为呼天成以"人脉经营"为理念的隐秘而又活跃的权力关系规则.前者是内因,是呼家堡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体化生存形态的核心因素;后者是外因,

5、是呼家堡确保自己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它走向富裕的重要保障.有必要深入分析这种"合理性",它是解开《羊的门》审美意蕴的一把钥匙.在小说中,作者从一开始就深入到了中原大地的文化核心,倾心于豫中平原上二十四种"草"的书写.这些草的共同特征是:卑微而低劣,渺小而贫贱,但它们能够在"败"中求生,在"小"中求活,甚至可以织成"呼家堡绳床"而闻名全国.这种"草性精神",与其说是豫中平原上平民百姓的生命象征,还不如说是那片乡土所孕育出来的生存意志和人生信念,是那片"绵羊地"里特有的精气魂儿——它隐含了极为复杂的精神品质:坚韧,精明,野心勃勃,敢于冒险,充满了征服的欲望;同时又能屈能伸,见风使舵,权

6、衡利弊,乃至扭曲自己.用呼天成的说法,就是一个"韧"字,一个"忍"字,在平原,天是靠不住的,土地又是十分的贫瘠,所以那里的人"就活这两个字".在这种集"韧"与"忍"于一体的"草性精神"驱动下,呼家堡终于哺育出了一个个呼风唤雨的权力人物,并驰骋在大大小小的官场之中,从省城的重要干部到银行行长,从省委党报的领导到市工商局的副局长,包括呼家堡所在的颖平县县长呼国庆等等.他们是呼家堡的骄傲,既彰显了这种"草性精神"的内在力量,又使呼家堡在无形之中获得了特殊的生存"资源".有了这些丰厚的权力资本作为靠山,呼家堡在改革开放的竞争环境中,多次获得先机,从而在贫瘠的平原上迅速崛起,富甲一方.在呼家

7、堡的社群结构中,最富魅力的,当然还不是这种"草性精神",而是在中国沿袭了数千年的宗法伦理.作为一种乡村自治的社会结构形成,宗法制度在儒家文化的长期浸润下,一直是皇权统治最倚重的基层社会制度.它以血缘亲情为纽带,将公序良俗作为最基本的生活秩序标准,形成了自身完备的社会管理体系;同时它又以道德化的精英人物作为领袖,有效取代了上级权力直接介入生活后的强硬和冷漠.有关这一点,陈忠实的《白鹿原》曾进行了非常深刻的叙述.在小说的前五章里,我们看到,以白嘉轩为族长的白鹿原,几乎看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