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28080
大小:3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13
《社会学农村研究毕业论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破解“三农”难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社会学农村研究论文题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破解“三农”难题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它赋予了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加强党对新农村工作的政策指导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坚持可持续发展观,改善村容村貌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体现;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利益,改善农民生活是新农村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键词]“三
2、农”思想新农村统筹城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为我们勾画了一幅新农村的美好和谐的全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可以说,它赋予了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必将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境界。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为此,从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赋予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和产品的所有权;到2000年开始的农村税费改革,
3、着力为农民减负;再到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明确勾画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恢宏蓝图,体现了我党解决“三农”问题一以贯之的政策取向和愈益明晰化的解决思路。 1.从国际经验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看,我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阶段。根据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占到了GDP的30%时,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才有可能,才有条件由国家财政为主导来提供农村发展所需要的公共产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2004年,我国GDP的比重已经接近30%。这表明,我国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顺应这一趋势,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逐步
4、解决“三农”问题。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我国要在本世纪头20年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一个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及生态文明的宏伟目标,它能否实现,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与实现小康社会相比,农村面临着诸多问题:农田水利、交通、运输等公共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村镇规划零乱无序,脏乱差的现象严重;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与政治思想水平参差不齐等。因此,全党适应新形势,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举措,大力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
5、会的步伐。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关国家的稳定和安全。邓小平于1984年指出:“中国有80%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80%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漂亮,没有农村这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1]他又指出:“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全,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2]但目前我国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已严重影响到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的稳定与安全。因此,发展新农村,建设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成为事关国家的稳定和安全的重大问题。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 同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新世纪的“三农”问题发生
6、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措施由上个世纪70年代末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2003年的税费改革,再到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调整,体现了我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突破,势必掀起我国农村发展的又一次高潮。笔者对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进行了如下思考。 1.进一步加强党对新农村工作的领导,进行政策指导是前提 (1)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意义,始终从全局和战略高度重视建设新农村问题,将解决好新农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党全社会要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政策倾斜,对农民给予
7、更多的关爱和充分理解,要把支持农业和农村工作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中央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2)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要真正把解决新农村建设的问题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一是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农民增收、农村小康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从思想上端正对农民的认识,从感情上密切与农民的联系,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做到爱民亲民、利民富民、安民护民;三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农村,深入调查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8、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是关键 由于历史局限及认知因素的影响,我们的发展观进入了误区:将工业化片面理解为城市工业化,忽视了农村的工业化以及相应的城镇化……。由此带来的是资源损耗过巨、环境污染严重、城乡差距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