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农村研究毕业论文 农村剩余劳动力双向转移模式构建

社会学农村研究毕业论文 农村剩余劳动力双向转移模式构建

ID:1827100

大小:35.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1-13

社会学农村研究毕业论文 农村剩余劳动力双向转移模式构建_第1页
社会学农村研究毕业论文 农村剩余劳动力双向转移模式构建_第2页
社会学农村研究毕业论文 农村剩余劳动力双向转移模式构建_第3页
社会学农村研究毕业论文 农村剩余劳动力双向转移模式构建_第4页
社会学农村研究毕业论文 农村剩余劳动力双向转移模式构建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学农村研究毕业论文 农村剩余劳动力双向转移模式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社会学农村研究论文题目:农村剩余劳动力双向转移模式构建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摘要]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进入21世纪后,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发生较大的变化,使这种作用逐渐减弱,而对农村所产生各种负面作用逐渐显露出来。文章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入手,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而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双向转移的模式。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负面影响

2、;双向转移模式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困境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大量的廉价的剩余劳动力由边际生产率低的农村向边际生产率高的城市转移,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积累了资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优化了资源的配置。据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累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约达2亿人。而在这一期间,我国经济始终保持10%左右的高速增长态势,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起着重要作用。据估计农村剩余劳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约在1个百分点左右。另一

3、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增加农民收入另辟一条途径,农民外出务工的工资性劳务收入已占农民人均纯收入46%,有的地方超过50%,外出务工的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正因为如此,许多人认为“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而农村人多地少,要提高农民收入,只有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农民。这样可以把劳动力从传统农业中是释放出来,重新配置到工业部门,促进了工业化,也促进了城市化。同时可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最终消除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因此更多人主张采取积极的政策与措施去释放

4、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性。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却很少去关注。而实际上进入2l世纪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经济所带来的积极的作用在逐步减弱,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城市经济带来了廉价的劳动力优势,由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将逐渐失去。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确为农民增加了收入,但由于制度因素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拉大了。据统计,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改革初期2.75:1扩大到现在的3.23:1。三是近几年我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

5、移,减少了农民,提高了我国城市化水平,但出现大量占用农村耕地、农民利益受到侵害、粮食生产安全受到威胁的现象,最终影响了我国工业化的实现。  所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正面临着困境与选择: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我国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它事关我国工业化实现和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带来负面的影响正逐步显露出来,尤其对农村的负面影响更为突出,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对经济发展所带的作用减弱甚至消除。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人手,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双向转移模式

6、。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特征及对农村所产生的影响    (一)加剧农村人力资源的流失。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是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且他们大都有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据统计,在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劳动力中,从年龄结构看,16~30岁的占61%,31~40岁的占23%,41岁以上的占16%。从受文化教育程度看,初中文化程度占66%,高中文化程度占11.5%,且这部分中有16%~30%的人接受过就业培训。同时他们与其父辈的“工农兼职”的“候鸟式”就业为主不同,青壮年劳动力基本上没有种过田,也不懂得种田,且也不想

7、务农,土地情结淡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日趋城市化。因此他们大都愿意放弃土地并长期在城市生活。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55.14%的农民工设想未来在城市发展定居,只有28.55%农民工想以赚钱或学到技术后回家乡生活。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从劳动者来说,有利于其自身发展;从社会来看,有利于人力资源在整个社会优化配置。但是对农村来说,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本来素质就比较低。据统计,在近4.9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文化程度占9.7%,中专

8、文化程度占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0.52%,系统接受农业职业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不到5%,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城市流动无疑加剧农村人力资源的流失。一方面,对农村而言,青壮年劳动力是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其大量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较高素质的劳动力更为缺乏并加剧较高素质劳动力的流失,从而对农业生产投入下降,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影响农业现代化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