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北京的中轴线

校本课程-北京的中轴线

ID:18269461

大小:12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16

校本课程-北京的中轴线_第1页
校本课程-北京的中轴线_第2页
校本课程-北京的中轴线_第3页
校本课程-北京的中轴线_第4页
校本课程-北京的中轴线_第5页
资源描述:

《校本课程-北京的中轴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北京的中轴线一、北京的历史沿革·蓟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朝以后,封尧的后于蓟,封召公奭于燕(另一种说法说周以前就有燕国),后来燕吞并蓟,以蓟城为国都。战国时代,秦国灭燕国之后,设置蓟县,故址就在现在的北京城。  ·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管辖范围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以后在一些古籍中多用其为北京的别称。  ·幽都唐代曾设置幽都县,辽时也曾设置过幽都府,管辖范围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燕京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自称燕帝,以范阳为燕京。安史

2、之乱平定后,废除燕京。后来北京的正式命名虽屡有变动,而燕京这个名称却广泛使用。近百年来,“燕京”是北京最常用的一个别称,甚至一些企业的名称、产品的命名也多用这两个字。  ·南京辽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部)。  ·燕山北宋宣和四年(1123年),宋、金联合伐辽,攻占燕京。宋、金议和后,燕京回归北宋,建燕山府,故燕京又称燕山。  ·中都北宋宣和六年(1125年),金国南侵,占领宋的燕山府。金贞元元年(1153年),金国迁都燕京,改称中都,管辖范围在今天北京西南一带。  ·大兴金国在将燕京改

3、为中都的同时,设大兴府,管辖范围在今天的北京东南部,包括今东城区、崇文区、朝阳区及大兴区的东部。  ·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现在还有元大都遗址公园。  ·汗八里元时蒙古人称大都为汗八里,蒙语的意思为“汗城”,即可汗所居之处。所以元朝定都北京后也被称为汗八里,马可•波罗在他著的游记中就称大都(北京)为汗八里。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

4、京城,并迁都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宛平这是老北京人对北京的泛称,其实不准确,明清的宛平县治区只是今天北京的一部分,大致方位是现在的北京西南部,包括今西城区、宣武区、海淀区的一部分以及石景山区、门头沟区和大兴区的西部。  ·京兆民国二年(1913年)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    ·北平民国十七年(1928年)直至解放,均名北平。抗战中,日军占领后曾一度改北平为北京,后废除。北京历史上除了用过上述名称外,还有秦汉之时,北京曾是广阳郡的治所;隋大业年间,曾是涿

5、郡的治所;唐天宝年间,曾是范阳郡的治所;辽代时曾是析津府的治所;明清之时,曾是顺天府的治所,于是广阳、涿郡、范阳、析津和顺天府也成了北京的别称。二、北京城中轴线的变迁 建立中轴线,目的是为强调封建帝王的中心地位,正如中国之名,意为“世界中央之国”一样。城市总体布局以中轴线为中心,左面为太庙,右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后面为市场,即“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北京因此在城市布局上成为世界上最辉煌的城市之一。北京比较明确的中轴线起于金代,一条御道贯穿外城的丰宜门、皇城的宣阳门和宫城的应天门。元代,中轴线正式形成,位置在今旧鼓楼大街的中心线及其向南的延伸线,越过太液池东岸的宫城中央,直

6、抵外城正中丽正门。到了明代,统治者将北京中轴线向东移动了150米,最终形成现在的格局。三、明清北京中轴线古代北京城市建设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北京以宫城为中心的向心式格局和自永定门到钟楼长7.8公里的城市中轴线,这是世界城市建设历史上最杰出的城市设计范例之一。中国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赞美这条中轴线是“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除西直门以北城墙的一角外,明清北京城基本按元代的中轴线对称(从卫星地图上看北京故宫可

7、以明显发现其西斜),但北部偏斜的中轴线被矫正过来。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建筑从南往北依次为,永定门箭楼(1957年拆除)、永定门城楼(1957年拆除,2005年重建)、天桥(1934年拆除)、正阳桥坊(五牌楼)、正阳门(前门)箭楼,正阳门城楼、中华门(明称大明门,清称大清门,民国时改为中华门,1954年拆除)、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坤宁门、御花园、钦安殿、顺贞门、神武门、北上门(1956年拆除)、景山门、绮望楼、万春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