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动力中药的研究进展4

胃肠动力中药的研究进展4

ID:18257895

大小:89.5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8-09-16

胃肠动力中药的研究进展4_第1页
胃肠动力中药的研究进展4_第2页
胃肠动力中药的研究进展4_第3页
胃肠动力中药的研究进展4_第4页
胃肠动力中药的研究进展4_第5页
资源描述:

《胃肠动力中药的研究进展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胃肠动力中药的研究进展及展望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很常见,除了功能性胃肠病、器质性胃肠病外,全身性疾病如一些代谢、内分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常引起胃肠运动功能障碍。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的表现形式多样,既有胃肠功能减弱、胃肠功能亢进,也有胃肠功能紊乱,针对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药物是治疗的关键,而目前治疗这些疾病的主要措施是调节胃肠动力,促胃肠动力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多年的临床应用表明,这些药物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副反应,临床应用受到限制[1、2]。胃肠运动是极为复杂、高度协调的神经肌肉活动,受神经和内分泌激素网络的整体调控。中枢神经、自主神经(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以及被称为“肠脑”的肠神经系统均参与支配胃

2、肠运动。因此如何从整体上调节胃肠运动是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关键。而目前的促胃肠动力药都是针对特定受体的,很难达到整体调节的作用,中医注重整体调节、辨证论治,中药具有多靶点、多系统的作用优势,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进行促胃肠动力中药的研究,对于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重要的临床意义中药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疗效可靠,副作用较小。中医学虽无“胃肠动力”概念,但实际上已有不少方剂被广泛而有效地用于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3、4、5]。近年来随着对胃肠动力研究的深入,关于中药对胃肠动力的影响也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研究显示某些中药包括单味药和中药复方对胃肠蠕

3、动有较好的调节作用,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疗效的因素,作用机制尚不明了,并提出了“胃肠动力中药”这一概念。指出胃肠动力中药是指能增强蠕动,促进排空,具有降逆止呕、消痞除满、疏肝利胆、健脾化湿和胃及攻积导滞等作用的一类中药[6]。“胃肠动力中药”概念的提出明确了中医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研究方向,但目前的研究范围及深度有限,还无法揭示中医药的奥妙,有待于进一步深入,以便更好地为临床服务。一、胃肠动力的中医认识中医脏象学说常以“脾升胃降”来概括整个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早在《素问·经脉别论》中就有:“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之说。由

4、此可见脾胃功能正常与否不仅关系到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而且与全身脏腑功能密切相关。中医认为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脾主运化,以升为顺;胃主受纳,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脾胃居中,为升降之枢纽。升降之机者,在乎脾土之健运。中焦

5、脾土失运,当升不升,当降不降,是以上吐下泄”。因此胃肠动力紊乱而出现的各种症状大多数与脾胃功能异常有关。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的运动(气化)又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其中,气的升降运动是胃肠动力的具体的体现与反映,两者之间直接或间接存在着生理与病理的密切联系。中医学的气机升降理论与现代医学的胃肠动力有许多类似之处。脾胃升降失常可导致胃肠动力障碍。中医理论认为,脾、胃、小肠、大肠是人体饮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脏器,在生理情况下,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主要依赖胃的受纳和腐熟、脾的运化和输布、小肠的受盛化物和分清泌浊、大肠的传化糟粕功能来完成,同时又受肝的疏泄、肾的温养

6、、肺之宣降的调节,化生人体所需的水谷精微和气血津液,以充养五腑六腑,四肢百骸,故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各个脏腑以经络气血为媒介相互联系和传递信息,在生理上相互依存和彼此为用,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活动。若饮食不节、感受外邪、情志所伤、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机不畅、寒热失调、脾胃失和,则可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胃失和降则胃不受纳,浊气上逆,引起食欲减退、胃脘疼痛、脘腹胀闷、嗳气呃逆、恶心呕吐;脾失健运则脾失健运,水谷不化,引起神疲乏力、腹胀泄泻、水湿留滞、久泻脱肛;小肠欠顺达,则清气不上,浊气不下,引起腹部胀痛、恶心呕吐、便秘泄泻;大肠传导失司,则糟粕不利,

7、引起肠鸣腹痛、大便溏泄或里急后重、大便秘结;肝失疏泄则肝脾不和,土壅木郁,引起胸胁胀满、腹痛不适、呃逆反酸、抑郁不舒;肾失关约,则火不生土,水湿泛滥,引起腹中冷痛,下利清谷、四肢水肿;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失宣降,腑气不通,则引起腹胀、便秘。以上诸症都是胃肠动力障碍的具体表现,进一步说明中医的脾胃气机升降理论对胃肠动力障碍的诊治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因此从脾胃升降的角度来研究整个消化系统的病理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locatedinth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