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25646
大小:3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1-13
《社会学其它相关毕业论文 试论青年农民职业转变的动因及其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社会学其它相关论文题目:试论青年农民职业转变的动因及其途径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摘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推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青年农民的职业转变是解决”三农问题”、保证农村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农村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重要前提。本文考察了青年农民这一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进而分析其谋求职业转变的主要动因,在此基础上对其如何实现职业转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青年农民;群体;职业转变;动因;途径 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农村地区要实
2、现全面小康社会,就必须进一步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而经济建设则是物质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当前,农村地区就业体制极不完善,已经广大农民经营职业的单一,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如何进一步推进农村就业体制改革,拓宽广大农民的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是搞好农村工作的一大难题。 笔者认为,努力谋求广大青年农民的职业转变,从而以发展的方式逐步解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将有效推动农村各项工作全面进步,并能对农村地区的发展、稳定与繁荣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一、青年农民的现状分析 青年农民,是指其户籍所在地为农村,职业为农民的青年社会群体。他们
3、大多是农村地区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一代(他们大多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是我国第一产业的主导力量,在农村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在当前的形势下,要进一步推进农村就业制度的变革,实现”传统农民”到”现代农民”的转变,就必须首先实现青年农民的职业转变。为此,我们必须首先对青年农民群体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他们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与认识。这是研究其为何谋求职业转变已经如何实现职业转变的前提。那么,青年农民的现状是怎样的呢? 1、青年农民是农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赖以依靠的人力资源。他们的年龄大约在18周岁至35周岁之间,在农民中仅占了10%左右的比例,但他们却承担了农
4、业生产中的绝大部分工作。由于他们正当壮年,体力充沛,精力旺盛,他们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从事者,是农村社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赖以依靠的人力资源。西部地区的一对青年农民夫妇,他们一般要养活1至3个孩子,赡养2至4位老人。因而他们的家庭负担一般都比较重,经济和社会压力较大。 2、广大青年农民是农村地区科学文化水平较高的群体。这一社会群体大多出生于1970年以后,由于所处时代的进步,他们基本上都接受了初中以上程度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与其他农民群体相比,他们的文化水平显得相对较高。青年农民一般能看懂报纸、文章,他们当中甚至有许多人了解一些法律知识,掌握不少先进的农
5、业生产知识和技能。这也决定了他们在农村社会生活中处于关键地位。 3、青年农民在整个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这一群体虽然是农村地区社会生活的主导力量,但就全社会来说,他们却处于竞争能力较弱的地位。他们大多渴望改变其收入低、竞争能力差的社会地位,基本上不愿再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由于青年农民群体具有相对较高的知识水平,他们基本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作为有知识、有头脑的农民,在社会分工继续深化,第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各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今天,他们大多希望走出农村的三尺天地,凭着自己的才能到城市中去寻求发展机遇,到社会中去实现梦想,从而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因而,他们也是农村社
6、会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一个群体,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 二、青年农民职业转变的动因 推进青年农民所属职业的历史性转变,是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前提。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全面分析引发青年农民谋求其职业转变的各种因素,从而”执因索果”,由此探索青年农民实现其所属职业迅速转变的有效途径。 1、农村地区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生产方式的落后是促使青年农民谋求职业转变的根本原因。中国农业在历史上曾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农业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持续发展,为孕育出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准备了雄厚的物质条件。但到了近代以后,中国农业生产逐渐丧失了世界领先地位。特
7、别是自上世纪以来,欧美等许多国家陆续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而中国农业生产却基本上还停留在封建社会的”牛耕人犁”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农业生产产生了巨大差距。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我国农业取得了较大发展,部分地区初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生产,但由于经济的欠发达、地区条件的制约等原因,我国农村的绝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机械化程度不高,广大农民特别是广大山区农民的劳动强度显得相对较大;在整个社会中,农民是最为辛苦的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