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装书装订——图书缀订的方式与步骤

线装书装订——图书缀订的方式与步骤

ID:18247237

大小:7.52 M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9-15

线装书装订——图书缀订的方式与步骤_第1页
线装书装订——图书缀订的方式与步骤_第2页
线装书装订——图书缀订的方式与步骤_第3页
线装书装订——图书缀订的方式与步骤_第4页
线装书装订——图书缀订的方式与步骤_第5页
资源描述:

《线装书装订——图书缀订的方式与步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圖書綴訂的方式與步驟圖書綴訂的方式與步驟VersatileTypesofBasicProcedureinBookCoilBinding楊時榮Shih-JungYang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編輯Editor,NationalTaiwanLibrary【摘要Abstract】在圖書修復裝訂的過程中,配合選用正確的綴訂方式,是足以影響圖書往後延長保存年限的重要因素。本文內容便是以圖書各種綴訂方式作為論述範疇,並以文字、圖片相輔說明,使複雜的圖書綴訂走線更能簡明呈現而讓人了然易懂,對圖書典藏者及愛書人在處理圖書裝訂及維謢工作上而言,是有正面效益的。Awised

2、ecisionofselectingpropermethodforcoilbindingwilldefinitelyprolongthelifeofbookrestoration.Thisarticlewilltreatallaspectsofcoilbindingwithavarietyofillustrationtomakeclearandeasytocomprehend.Thearticleishighlyvaluabletopeoplewhoareinchargeofbookrestorationandpeoplewholoveinbookco

3、llection,inthefieldofbookingbindingandrestoration.【關鍵詞Keyword】圖書維護;圖書裝訂;圖書保存;圖書修復;圖書綴訂;科普特裝訂BookPreservation;BookBinding;BookConservation;BookRestoration;CoilBinding;CopticBinding壹、前言時期後,人類又發現可利用代表實物之圖畫來傳達思想,日久之後,圖畫乃逐圖書文獻以繩線綴訂防止散落,其漸蛻變簡化,而成固定形式之圖案符法起源甚早,在中國可追溯至遠古時代號,是人類最原始之象形文字。

4、文字尚未發明前,人類以實物來表達思有了文字就必須要有書寫材料,在想之時期,雲南地區便有景頗族人,會殷商時,人們是以龜甲獸骨作為書寫材將情人所熟悉之各種樹葉,以花線捆紮料。「甲骨文」又名「契文」,是殷代一包成一束防止散落,送給對方以表達愛種檔案文書,在龜尾右下方,常可發現慕之意,並作為定情信物。繼實物表達刻有「冊六」、「綸六」、「絲六」等字95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第四卷第一期/97年1月樣,此字樣乃龜版編號,其作用在排列葉較薄,對折後折縫集在一起作書口,有序,龜甲中央有孔,以韋編貫穿其加上封面紙,與書口相對一側,打三眼間,可防龜甲散亂,此與後代冊葉以線訂線

5、,其特徵除三眼外與明清之線裝書綴訂亦有同功之妙。至春秋戰國時代,沒有多大區別,可說已完全具備線裝書竹木簡盛行,當時人著書立言,多以此的特徵;三為書葉較厚,幾張集在一為書寫材料,每當一篇寫畢,便用絲、起,對折成一帖,數帖集中在一起,以麻、皮質料之繩,將「簡」綴編成一長折縫處作書背,用麻線反復穿聯綴訂,幅,圖書基本形制因而產生。若依《墨莊漫錄》所記載「歲久斷絕,到隋唐時,因紙張發明,進而影響即難次序」而言,以上裝幀形式應就是中國圖書裝幀形式之演變,此時卷軸、「縫繢裝」。縫繢裝在中國古代唐朝時葉子興起,取代竹木簡,惟仍難脫繩線期,雖然只是短暫的流行,但是隨中

6、外綴編之窠臼,陳祚龍《敦煌學要籥》文化相互交流,中國書籍縫繢方式,很中,便以近代由敦煌石室中,所發掘之可能便是藉由此傳到日本、中亞和歐唐代諸多實物,考證當時圖書裝幀形式洲,而彼此影響書籍的裝訂方式,例云:「如為卷子則於其上加一絲綿細帶如:日本的「和式綴訂」,及西方書籍(成五彩細帶),以便捆合;如為冊子的「鎖線綴訂」,都還能找到早期中國則多以線訂合(以線由葉子中間綴訂各縫繢裝和埃及科普特裝訂的部份影子。葉成冊)」。宋張邦基墨莊漫錄也記載:宋代時,由於卷軸裝的舒展不便,「作書冊粘葉為上,久脫爛茍不逸去,而縫繢裝訂又與當時書籍印刷方式無法尋其次第足可抄錄。屢

7、得逸書,以此獲配合,縫繢裝訂乃逐漸失傳,粘葉方式全。若縫繢,歲久斷絕,即難次序。初之蝴蝶裝因而盛行。直到明代,以線綴得董氏《繁露》數冊,錯亂顛倒。伏讀訂方式復又盛行,但與訂背方式的縫繢歲餘,尋繹綴次,方稍完復,乃縫繢之裝並不相同,自明萬曆之後,迄至清末弊也。」。按「縫繢」之意,所指是以三四百年間「線裝本」,完全取代中國針線連續綴訂書背。在敦煌遺書中,所圖書裝幀形式。呈現之縫線方式,一般有三種,一為書科普特裝訂﹙CopticBinding﹚是葉較厚,對折後折縫沾粘集在一起作書歐洲早期的一種圖書裝訂方式,其在西背,後因沾粘處脫落,再用麻線縫住,元第二或第三

8、世紀時,係由住在埃及早此種縫法隨意性很大,沒有規律,有僅期的基督徒科普特人,利用編織地毯的縫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