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其它相关毕业论文 论中国边地生态文化带

社会学其它相关毕业论文 论中国边地生态文化带

ID:1824679

大小:3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1-13

社会学其它相关毕业论文 论中国边地生态文化带_第1页
社会学其它相关毕业论文 论中国边地生态文化带_第2页
社会学其它相关毕业论文 论中国边地生态文化带_第3页
社会学其它相关毕业论文 论中国边地生态文化带_第4页
社会学其它相关毕业论文 论中国边地生态文化带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学其它相关毕业论文 论中国边地生态文化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社会学其它相关论文题目:论中国边地生态文化带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论文关键词]边地生态文化带古代形成游牧文化特征  [论文摘要]本文认为在自古以来从中国北方至西南东部存在着一条生态文化的疆界——半月形的边地生态文化带,数千年来它将农耕文明与畜牧文明在空间上隔离开。本文还论证了这条文化带的形成过程以及主要文化特点。  一、边地生态文化带的范围与含义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条边地生态文化带。这条生态文化带的地理位置从北面和西面环绕着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大致上是东起大兴安岭的南段

2、,向西沿着内蒙古的阴山山脉、宁夏的贺兰山脉,南面大体以现在的长城为界,一直抵达青海的河湟地区再向南折,沿着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横断山脉一直向南,最后抵达云南的西北部。由于它的形状呈弧形,犹如一轮新月,因此我们又将这条文化带称为“半月形边地生态文化带”。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童恩正教授最先注意到在中国存在这样一条富有特色的文化带。他认为在文化上,这一地带则自有其渊源,带有显著的特色,构成了古代华夏文明的边缘地带。从新石器时代后期至铜器时代,活动于这一区域之内的为数众多的民族留下了若干具有相似特征的文化因素。童教授用生态环境相似而导致的文化传播来解

3、释这一地带出现的各种文化相似现象,并将它称为“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  在20世纪9O年代后期,台湾人类学家王明珂先生从中国人的族群认同理论出发,提出了在古代华夏民族聚居的周边地带,存在着一个“华夏边缘”人群。他认为这个周边地带在历史上并不是固定而一成不变的,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华夏边缘地带也在发生变化。王明珂先生将这一文化带也纳入了他所称之为的“华夏边缘”地带,并作为华夏边缘地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进行了深人讨论。  笔者认为,这条边地生态文化带是一条生态文化疆界数千年来它将农耕文明与畜牧文明在空间上隔离开来。在这条半月形边地生态文化带的南面和东面,是我国传统的农耕文

4、化区,以农耕文明为特征的数千年华夏文明就孕育在这一区域内。在这条生态文化带的北面和西面,是传统的畜牧文化区,历史上无数的游牧民族和半农半牧民族都曾在这一广袤的区域内繁衍、生息。  二、边地生态文化带的形成  这条生态文化带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岁月。人类在约300万年前的诞生之时,首先步入的时代是采集狩猎文化的旧石器时代。这时人类只是单纯地向犬-然索取食物,因此,这一时期的经济形态又被称为“掠食经济”。  大约在距今1.2~0.9万年前,由于地球上某些地区农耕的发明,人类开始步入新石器时代。由于这时人类已经学会驯化植物和动物,掌握了有关食物的再生产知识,因此这种

5、经济形态又被称为“产食经济”。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存在两个主要不同的农业区域。在西亚地区,人类驯化大麦、小麦等作为主要栽培作物,并同时驯养了黄牛、山羊和绵羊等家畜;在东亚地区黄河流域的人类则将粟类作为主要栽培作物,在长江流域则将水稻作为主要栽培作物,在黄河和长江流域都驯养了猪和鸡等家畜。  农业的出现促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同一个地方,以便对作物播种、管理、收获。这样,人类从石器时代的狩猎采集迁徙生活逐渐转为定居生活。在狩猎采集经济下,人们难以获得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即使在短暂时期内获得,也无法长期储存。

6、人类从事农耕后,才可能比较稳定地获得较丰富的食物来源,而且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并储存它。由于农业的种种优越性,使得农耕文化从发生地较快地向周边地区传播。不过,由于农业生产对气候环境有一定的特殊要求,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全球气候仍处在较寒冷的情况下,农业的扩散只能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  大约在距今8000—4000年,全球的气候逐渐转暖,地球处在一个相对温暖湿润的时期这时随着适宜农耕的地区逐渐向北扩展,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也逐渐向北、向西扩展,到达了整个的半月形边地文化带从距今约7000年前,西辽河流域出现兴隆洼文化3;约距今5000多年前,青海河湟地

7、区也出现石岭下类型文化;距今4000多年前,在青藏高原东部也出现卡若文化。这些都是农耕文化。这些文化的人群都居住在永久性的定居村落中,例如距今7000年前的辽西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现有多达160余座房屋的完整聚落,在海拔3100米高度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发现定居丰j‘落这时人们的房屋多是半地穴式的,主要栽培粟类等作物,收获谷物主要是用系绳石刀,饲养的家畜主要为猪和鸡。主要文化特征与华北地区相同。在这一时期采集狩猎文化被推到更北、更西的地区。  在距今4000~3000年期间,全球的气候又逐渐进人到一个趋于干旱的时期。这种趋势在距今3000年左右达到顶点。在北方的半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