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21707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13
《社会学其它相关毕业论文 提升公民道德 构建和谐社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社会学其它相关论文题目:提升公民道德 构建和谐社会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论文关键词:公民道德 和谐社会 内涵 功能 途径 论文摘要:本文从道德的基本内涵和功能出发,分析了公民道德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的辨证关系,提出了提升公民道德的若干途径。 和谐社会是以良好的公民道德为支撑的,公民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公民道德行为规范,社会和谐便无从谈起。 一、道德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功能
2、 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对社会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它主要关注的是人“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是一系列非制度化的、内化于人们心中的非强制性的集合。它不靠外来的强制力起作用,而以善和恶、诚实和虚伪等作为道德判断,靠来自社会的传统习俗、社会舆论和人类自身的信念来发挥作用。 道德作为一种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具有调节、教育和认识等职能。道德的各项职能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对社会发挥着作用,通过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去建立和维护一定的社
3、会秩序,影响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建立、巩固和改变。因此,必须提升公民道德水平,夯实和谐社会构建的道德基础。 二、公民道德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 胡锦涛明确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这阐明了公民道德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地位,对培育公民道德、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和谐社会建设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方面,它们都是以一定的价
4、值观为底蕴,依托于价值层面的和谐,因此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影响和引领多样化的价值观念;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准,对多样化的价值观念进行整合,形成善恶观念的社会共识;协调社会各方的利益关系,使参与社会发展的各方,共享发展的成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形成的基础上,使良好的道德风尚与和谐的人际关系进一步巩固,使群众素质整体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道德基础。 三、大力提升公民道德的若干途径 做好基础工作,提升公民道德。坚持不懈地从小事抓起,深入推进践行公德的实践活动,推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5、;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托起明天的希望;通过整体聚焦、环境营造和长效坚持,全面聚焦各方力量,形成浩大声势,制造整体效应,形成信息密度和强度,产生放大效应和震撼力,持之以恒,引导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扎扎实实践行社会公德,培育文明意识,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培育公共精神,提升公民道德。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公共精神是公共道德的支撑,不仅能使广大社会成员在争取自身的利益时不去损害公共利益,更能使人们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去
6、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公共精神最终要求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忘人类的根本利益。而和谐社会既要尊重个人的权利与尊严,也要理解他人的处境与心境,更要重视人类的根本利益。 强化人格塑造,提升公民道德。人格是一个诸多要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综合体,是个体人独特的心性结构和对环境的反应模式及精神素质的综合。人格的灵魂是理想和信念,人格的行为导向和动力之源是价值观,人格的基石则是品德。人格的健全与完善,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中的多数人具有高尚的人格,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因此,要创造完善人格的有
7、利环境,运用多种手段引导人们知荣明辱,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提升人格境界。 加强职业道德,提升公民道德。职业道德是规范人们职业行为的基本准则,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和人际关系的重要保证,是公民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会呼唤新的职业道德。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职业道德新实践,通过生动有效的形式和方法,增强职工褒荣贬耻、扬荣抑耻的自觉性;以诚信建设为重点,构建职业道德建设体系,坚持知行统一、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引导职工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推进创新职业道德的新实践,根据不同行
8、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特点,加强分类指导,精心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不断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渗透力,建立和完善评估机制,加强对职业道德建设的过程管理,对职业道德建设的质量和效果进行社会评价。 参考文献: [1]车燕军.树立荣辱观,推进道德建设[J].河北学刊,2006,(26):33—35. [2]王凤联.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以荣辱观规范社会行为[J].河北经济,2006,8:21—22. [3]张建国.也谈公民道德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05,9: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