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关系的思考(张衔)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关系的思考(张衔)

ID:18212339

大小:27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15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关系的思考(张衔)_第1页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关系的思考(张衔)_第2页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关系的思考(张衔)_第3页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关系的思考(张衔)_第4页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关系的思考(张衔)_第5页
资源描述: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关系的思考(张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关系的思考张衔(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610064)[关键词]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量;成正比;成反比 [摘 要]在我国学术,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还是成正比一直存在意见分歧。本文根据引起劳动生产率变化的不同条件,将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分为两类,并运用简单的数理模型进行分析,证明了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两类变化都成反比,不成正比。[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2011-05-[作者简介]张衔(1955—),天津人,四川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本论》、经济理论与经济计量分析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商品价值量是反向变

2、动(成反比)还是正向变动(成正比)从1950年代以来形成了不少争论文献。[1]这些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商品价值量随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而成反向变动,即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另一种观点认为,商品价值量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即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持这种观点的文献又可以分这两类:一类文献认为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2]另一类文献深入研究了劳动生产率的不同决定因素,认为如果劳动生产率的主观因素发生变化,则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3]或者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仍然成反比,但商品价值总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4][5][6]

3、从而解释了“价值总量之谜”。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作一些思考,基本结论是:无论从单个商品来看,还是从商品价值总量来看,商品价值量都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反向变动,即“成反比”。考察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复杂程度同时提高发现,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仍然“成反比”,而与劳动复杂程度“成正比”。商品价值总量的增加只能用社会分工的发展来解释,这正是被众多文献所忽视的。但孟捷教授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见参考文献[5]。为便于分析,我们把由劳动的客观条件的变化引起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定义为劳动生产率的第1类化;把由劳动的主观条件的变化引起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定义为劳动生产率的第2类变化。一

4、、劳动生产率的第1类变化与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9是一个由商品价值的性质和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客观规律。因为,由商品价值的性质,价值只是凝结的一定量的抽象一般劳动时间,但由劳动二重性,在同一时间内,具体劳动的生产率可以不同: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商品凝结的劳动时间就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低,反之则反是。“成反比”规律是通过个别劳动耗费()与社会必要劳动耗费()的矛盾展开并具体发挥作用的。这种矛盾也就是“成反比”规律的作用机制。由于商品生产者的任何个别劳动耗费都要依一定比例()转化为社会必要劳动耗费,即并且,由于生产商品的实际耗费始终是生产者“个

5、人”的,而补偿商品生产耗费的标准又只能是社会的。因此,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耗费能否得到社会承认即劳动耗费能否得到补偿,就取决于个别劳动耗费与社会必要劳动耗费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微分方程来描述:其中是用来表示两者关系的超额收益。如果个别劳动耗费等于社会必要劳动耗费,,生产者的劳动耗费得到完全补偿;如果个别劳动耗费低于社会必要劳动耗费,生产者的劳动会在完全补偿的同时获得超额收益,反之,如果个别劳动耗费高于社会必要劳动耗费,生产者就会有亏损,即这会促使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即改进劳动的客观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以降低个别耗费,并在个别耗费与社会必要耗费之间

6、选择一个有竞争力的出清价格以获得超额收益。当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以后,有竞争力的出清价格与个别耗费之间的差额会越来越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决定条件随之变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下降到新的水平,超额收益消失。在这种情况下要能够取得超额收益,就必须进一步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个别耗费低于新标准的社会必要耗费。这是一个具有持续性的动态过程,它推动着资本主义的技术进步和组织变革,使创新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时也使商品价格低廉化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一种趋势,而竞争通常是通过商品价格的低廉化展开的。这也说明,超额收益不是效率高的个别生产者创造的,而由社会承认的,否则

7、不成为超额收益,也不会发生随着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而使超额收益消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的现象。“成反比”规律在马克思经济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运用这一规律,马克思分析了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形成机制,回答了“魁奈悖论”,揭示了决定资本积累量的规律,解释了利润率趋向下降的同时,利润量可以增加的现象。“成反比”规律一方面促使生产者为超额收益而竞争,从而推动技术进步;另一方面又会促成生产者分化。因为,如果,则,生产者的耗费得不到完全补偿,最终会走向破产。顺便指出,瓦尔拉斯通过拍卖者可以使市场普遍出清的一般均衡体系没有生产者分化机制,是脱离现实的。9持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

8、生产率成正比观点的学者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