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观保护规划

乡村景观保护规划

ID:18210455

大小:1.13 M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15

乡村景观保护规划_第1页
乡村景观保护规划_第2页
乡村景观保护规划_第3页
乡村景观保护规划_第4页
乡村景观保护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乡村景观保护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乡村景观保护规划作者:olisure【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乡村文化不再是单一的刀耕火种,乡土建筑渐渐的被钢筋水泥取替,失去了原有的乡村真实性。乡村的景观特色逐渐消失,村民走向城市大众化已成趋势。为了保护乡村景观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对传统乡村景观构成基本要素的分析,提出了保护与规划传统乡村聚落景观的基本原则,进而探讨传统乡村聚落景观设计的研究思路,从而保护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特色,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乡村人居环境。【关键词】:乡村景观,基本要素、乡村聚落、乡土建筑正文:一、乡村景观的定义

2、村落是大地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依据景观科学对景观含义的描述、结合景观地理学、景观建筑学和景观生态学的景观定义、乡村景观首先一种格局、这种格局是历史过程中不同文化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干扰的记录,景观最主要的表现是反映现阶段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而历史的记录则成为乡村景观遗产、成为景观中最有历史价值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从地域范围开看。乡村景观石泛指城市景观以外的景观空间、包括了从都市乡村、城市郊区景观道野生地域的景观范围。2)从景观构成来看。乡村景观是由乡村聚落景观、乡村经济景观、乡村

3、文化景观、和自然环境景观构成的景观环境整体。3)从景观特征上来看。乡村景观是人为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复合体、人类的干扰强度较低、景观的自然属性较强、自然环境在景观中占主题。景观具有深远性和宽广性。4)乡村景观区别于其他景观的关键在于乡村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景观和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观以及乡村特有的田园文化和田园生活。其次乡村景观是一种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是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与景观环境保护的宝贵资产。乡村景观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发挥乡村的优势、摆脱乡村产业发展模式、成为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和城乡景观一体化建设的重要

4、途径。二、传统乡村聚落景观构成的基本要素1.物质构成方面。乡村景观的自然环境要素、乡村聚落形态、乡土建筑等。2.精神文化构成方面——民俗文化、居民生活方式,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优美的田园景观。1.1乡村景观的自然环境要素自然环境是由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自然综合体、是区域景观的基底、是城市景观的大背景、是乡村景观的核心景观特征。乡村景观所具有的自然环境要素对乡村景观的形成具有不同的作用成为乡村景观构成的有机组成要素。自然环境景观要素组成见表1乡村景观的自然环境要素表

5、1景观要素景观要素分异地形地貌大地形单元:山地(高山、中山、低山和丘陵)、平原、沟谷、盆地和高原;景观分异要素:坡向和坡度土壤地带性土壤类型;土壤的垂直地带分异;微地貌土壤分异;人类对土壤微域的干扰;土壤侵蚀;土壤堆积;植被地带性植被类型;植被在高度作用下的垂直地带性;植被群落(乔木—灌木—草本)原始植被—天然次生植被—人工林;人工农田植被;农田林网、聚落绿地、道旁林地;城镇绿地系统水体天然水体:河流、湖泊、瀑布、湿地、滩涂、沼泽、人工水体、运河、人工湖泊、水井等动物动物群落特征气候太阳辐射与地

6、面温度的地带性分异;太阳辐射的四季分异;水分因素的地带性分异;高度对水、热的再分异;海陆关系;水陆关系与局部气候;1.2乡村聚落形态乡村聚落形态是指乡村聚落的平面展布方式,即组成乡村聚落的民宅、仓库、圈棚、晒场、道路、水渠、宅旁绿地以及商业服务、文教等公用设施的布局。一般有集聚型和散漫型两种。,多数住宅集聚在一起,不同聚落的规模相差极大,从数千人的大村到仅一二十人的小村不等。根据聚落延展形式的不同,分为3种:①团状(或块状)村。房屋比较集中,平面形态呈近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多以道路交叉点、泉水

7、或寺院等为中心集聚众多住宅自然形成,位于平原和盆地地区;②带状(或列状)村。沿河流、山谷、交通线或为避免洪水浸淹而沿高地成条带状分布的村落,有时若干村首尾相接成串珠状聚落;③环状村。山区沿山麓以及湖塘区沿岸的聚落常呈环状分布,实际上也是带状或串珠状聚落的一种。散漫型村落也称散村,住宅零星分布,其间距因地而异。聚落形态受自然、社会经济及风俗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的乡村聚落形态体现了人类生产、生活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1.3乡土建筑乡土建筑指在从历史时期到现在的人工干扰自然环境景观的全过程中、在自

8、然环境景观的基底上塑造和建设的可视景观要素。建筑景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也表明了人类干扰自然景观的景观利用性、景观的保护性、景观的适应性、景观塑造的协调性、建设的合理性、以及人造景观的创造性。乡土建筑具体包括建筑物、交通道路、农田基本建设、水利设施等。2.1精神文化构成方面精神文化构成方面、即乡村文化是居民在长期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类在了解自然、认知自然、感受自然、利用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和创造自然的实践中、形成的乡村环境观念、乡村生活观念、乡村道德观念、乡村生产观念、乡村风土民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