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169297
大小:72.50 KB
页数:48页
时间:2018-09-14
《敦煌四部籍与中古后期社会的文化情境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敦煌四部籍与中古后期社会的文化情境的论文敦煌四部籍与中古后期社会的文化情境的论文敦煌四部籍与中古后期社会的文化情境的论文敦煌四部籍与中古后期社会的文化情境的论文敦煌四部籍与中古后期社会的文化情境的论文敦煌四部籍与中古后期社会的文化情境的论文敦煌四部籍与中古后期社会的文化情境的论文敦煌四部籍与中古后期社会的文化情境的论文敦煌四部籍与中古后期社会的文化情境的论文敦煌四部籍与中古后期社会的文化情境的论文敦煌四部籍与中古后期社会的文化情境的论文敦煌四部籍与中古后期社会的文化情境的论文敦煌四部籍与中古后期社会的文化情境的论文敦煌四部籍与中古后期社会的文化情境的论文敦煌四部籍与中古后期社会的文化情
2、境的论文敦煌四部籍与中古后期社会的文化情境的论文敦煌四部籍与中古后期社会的文化情境的论文敦煌四部籍与中古后期社会的文化情境的论文敦煌四部籍与中古后期社会的文化情境的论文敦煌四部籍与中古后期社会的文化情境的论文敦煌四部籍与中古后期社会的文化情境的论文敦煌四部籍与中古后期社会的文化情境的论文敦煌文献中包含大量中古时代(魏晋至五代)的典籍写本残卷。依照传统的四部分类法统计,经部的儒典大约有二三十种261卷[1];史部大约有六七十种[2];子部大约有七八十种;集部大约有三四十种。四部合计大约有二百种左右。敦煌文献的主体佛教典籍,不下千种(近三百种见于大藏经著录),道教典籍大约数百种(道藏著录、
3、未著录各半),属于子部。此外,在古藏文等文种的敦煌文献中,也有典籍文献。敦煌典籍写本尽管基本上是些残卷,但它们却可能是印刷术出现以前,我国手写本(含少量刻印本)典籍的最大一批遗存,无论在文献学意义上还是在文化史以至中古史意义上,都堪称国之瑰宝。从这批典籍写本产生的时代看,有六朝本,有北朝本,有隋唐本,有五代宋初本,时间跨度长达五六百年;从文本的性质看,有白文本,有注疏本,有音隐本,有略出(辑要)本等;从写本的功用看,有读本,有生活实用本(如药书、历书等),也有的像是著述者的工作用本。不少写本后面有著作者或抄写者、持有者留下的题记。用现代学术眼光看,典籍写本包含的诸如此类情况,都是重要的
4、学术信息。可以说一卷卷敦煌典籍写本,犹如浓缩的历史化石。它的字里行间凝聚着历史文化的多样情境,蕴含着前所未知的文化变迁过程。九十多年来,前辈学者筚路褴缕辛勤探讨这批典籍,揭示它们的历史文化内涵,不断地增进人们对敦煌典籍及相关情境的认识。我们这部书稿,是想在前贤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做一些整合性的归纳与梳理;并对典籍宝藏蕴含的各类学术信息(特别是深蕴其中的历史文化情境),试做一些新的探索和表述。这批典籍卷子经历了唐朝五代宋初时期。Www.11665.cOM这个历史时期属于我国中古时代的后期。它是继春秋战国之后我国又一次大的社会变革启动的时代。这次社会变动发轫于隋朝末年。在当时席卷全国的农民战
5、争中,士族大土地占有制受到冲击,延续了三百多年的门阀制度走向衰落。中古农奴制的主要形式覆客制趋于废弛,依附大族田庄属于贱口身份的众多农奴,摆脱了贱口依附关系,许多人转化为均田民(良口身份)[3]。到开元天宝之际,“恣人相吞,无复畔限”[4],均田制亦告瓦解,地主大土地占有制急剧发展,贫富分化再度加剧。“丁口转死,非旧名矣;田亩移换,非旧额矣;贫富升降,非旧第矣。”[5]发生在社会底层(广大农村)的结构性变动波及到政治领域,撼动着传统的文化思想、道德观念以及社会风俗等多个层面,在唐宋之际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不断地促动着这些层面的变革。作为传统文化的文本载体,中古四部典籍的形式和内容是相对
6、稳定的,一般并不随同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动荡而变化;但是在社会渐进式变革的大背景下,典籍文本的著述、注疏、节辑、读用、保存和流传,毕竟都同特定时代、特定人群相关联,有关的人事、风尚和趣向,或多或少地在典籍文本上留下各式痕记。这类“痕记”是历史的“雪泥鸿爪”式记忆。对它加以解读分析,就会从这些“痕记”中或隐或显、或直接或曲折地呈示出同变革时代的启动相关的某些史相脉络;有的还会带有中古向近古转进时代的特征。导论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描述或勾勒这些史相脉络:一、敦煌先唐典籍及其文化意涵。二、社会文化变迁在敦煌典籍中的“痕记”。三、敦煌典籍所见敦煌地区的学术与文化。一、敦煌先唐典籍及其文化意涵敦煌四部籍
7、的文本显示,中华传统典籍文化经过长期流传筛洗,至隋唐之际已形成相对稳定的主流与核心部分。它大致包括以诸经(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左传、论语、孝经、尔雅等)、三史(史记、汉书、东观汉记)、诸子及某些文学总集为代表的典籍文本。到唐五代时期,这些典籍基本上仍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石而存在,并稳定地传承着。这一现象的集中体现是唐代以前撰写的各类典籍注本的先唐抄本、唐初抄本,一直在敦煌行用着,一直流传到五代宋初。以儒经写本为例。258卷敦煌儒经卷子的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