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伦理道德毕业论文 试论语言交流中的道德风险及其纠治

社会学伦理道德毕业论文 试论语言交流中的道德风险及其纠治

ID:1816444

大小:3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13

社会学伦理道德毕业论文 试论语言交流中的道德风险及其纠治_第1页
社会学伦理道德毕业论文 试论语言交流中的道德风险及其纠治_第2页
社会学伦理道德毕业论文 试论语言交流中的道德风险及其纠治_第3页
社会学伦理道德毕业论文 试论语言交流中的道德风险及其纠治_第4页
社会学伦理道德毕业论文 试论语言交流中的道德风险及其纠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学伦理道德毕业论文 试论语言交流中的道德风险及其纠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社会学伦理道德论文题目:试论语言交流中的道德风险及其纠治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摘要:在某些情况下,信息不对称决定了人们的语言交际方式及具体语言选择。本文借助囚徒困境模型讨论了语言选择中的理性选择,引申出语言交际中的说假及道德风险问题,并得出结论:制度的完善是杜绝说假的关键。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语言交际道德风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5-0242-02    语言是一种

2、现实的意识,是思想外在化的直接体现。人们的思维理性直接控制着人们的行动,包括语言交际活动。既使是最随意的日常对话,也体现着一定的目的性、逻辑性,承载着一定的社会服务功能。语言理性受制于思维理性。而理性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受信息掌握量和精确度的影响。  道德风险,也称道德危机或败德行为,是指在社会交际中,占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为了自身利益而故意隐藏相关信息,对另一方造成损害的行为。道德风险的根源还是利己主义和私利的存在,其原因在于私人信息和监督成本导致人们的机会主义倾向。道德风险具体反映在语言交流中,就是在利益相冲

3、突的社会交际中,一方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在语言交流中故意隐藏对自己不利的信息,或只传递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从而影响对方的理性决策,造成利益损害。  我们先重点分析一下“囚徒困境”所体现出来的语言理性。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一个著名的模型,它讲的是,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接受审讯。警察知道两人有罪,但缺乏足够的证据。警察告诉每个人: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刑一年;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二年;如果两人中一个坦白而另一个抵赖,坦白的放出去,抵赖的判五年。于是,每个囚徒都面临两种选择:坦白或抵赖。然

4、而,不管同伙选择什么,每个囚徒的最优选择是坦白:如果同伙抵赖、自己坦白的话放出去,不坦白的话判一年,坦白比不坦白好;如果同伙坦白、自己坦白的话判八年,不坦白的话判十年,坦白还是比不坦白好。结果,两个嫌疑犯都选择坦白,各判刑二年。  “囚徒困境”能够充分说明了语言交流中的理性。形成这样一个结果的关键在于两个犯罪嫌疑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双方都无法观察和掌握双方的行动和所有相关信息。如果两人之间可以传递信息并相互串供,两个人都拒不招供,各判一年,显然要比都判二年刑好。但这个经济学上所说的帕累托改进无法实现,因

5、为它不满足个人理性的要求,(抵赖,抵赖)不是纳什均衡。换个角度看既使两个人在被警察抓住之前订立一个攻守同盟(死不坦白),这个攻守同盟也靠不住,在缺乏严厉惩罚的情况下,没有人有积极性遵守这个协定。“囚徒困境”反映了一个很深刻的问题,这就是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这被称为囚徒悖论。  我们可以把“囚徒困境”推而广之,来研究一下社会语言交际中说真话和说假话中的语言理性。我们生活中常见各种小广告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的现象;被人们贬为时弊的“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政绩造假现象也屡见不鲜。这其中也是信息不对称条件

6、下的成本与收益的理性决策,从而影响语言交际的问题。    我们可以构造一个对策模型,设局中人甲、乙两个企业(部门,个人),每个企业面对上级或社会公众时有两种策略可供选择:说真话和说假话。如果约束软化,当一个企业说真话,一个企业说假话时,说真话的企业可获利很小,说假话的企业则获利很大;当两个企业都说真话或假话时,可获居中利益。这种假设在生活中并不是没有根据的。一些官员费尽心机,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无非是制造政绩,博得上级赞赏,以获得升迁的机会;一些企业不择手段,或财务数据弄虚作假,或在广告中夸大宣传,以侵

7、蚀国家或他人的利益。“说假话”自然有一定风险,但它的潜在利益也是巨大的,否则我们也就观察不到说假形为的蔓延之势了。反过来说,当“说假话”成为普遍选择时,可获利益随之迅速扩散也就减少了。上述模型的支付矩阵可表示为。  如果不存在严厉的惩罚和严密、规范的制度的话,作为局中人,甲进行策略选择时,如果乙说真话,则甲说假话比说真话多获利3单位;如果乙说假话,则甲说假话比说真话多获利2个单位。无论局中人乙选择何种策略,局中人甲说假话都比说真话获利大,因此从个人理性出发,甲必然选择说假话。同理,乙的选择也是如此。结果大

8、家都倾向于说假话,于是弄虚作假在社会上盛行。显然这种策略的选择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个人理性与集体公平、公正的准则发生了矛盾,出现了前面所说的“囚徒悖论”。那么现实中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是否真的不相容?个人利益的增加必须以集体利益或他人利益的损失为代价呢?解决问题心症结还必须从“囚徒悖论”模型的条件入手。实际上,在该模型中,如果改变法院的判决规则为:若两个囚犯都不承认,则各判处2年徒刑;若两个罪犯都坦白,则各判罚6个月监禁(一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