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160007
大小:92.0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8-09-14
《大托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托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06月14日·来源:·点击量:111大托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是大托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时期,为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天心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大托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作为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共同奋斗的宏伟蓝图与行动纲领。第一章 发展条件一、“十一五”发展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极为复杂多变的五年,面对日益激烈
2、的区域竞争,大托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定“鼎立全市十强,打造三湘名镇”的发展定位,坚持“东提西拓、北通南进”战略布局,实施“产业强镇、和谐兴镇、拆安稳镇、环境美镇”的战略举措,扎实有序地推进了小康大托的建设和发展,“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全面实现。401、综合实力稳步提高。2010年全镇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实现75亿元,较2005年年均增长24.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1.739亿元,年均增长1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亿元,年均增长20.1%。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硕果累累。五年累计利用内外
3、投资实际到位资金16555.5万美元,建成或在建亿元项目 个。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元,年均增长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540元,年均增长17.8%。在“长沙市经济、社会十强街镇”评比中,我镇连续六年进入全市十强街镇行列,取得了“六连进、五榜首”的好成绩,成功打造了“三湘名镇”这一品牌。2、产业快速发展。一是三次产业竞相发展。农业生产成功转型,发展产业化基地7000亩,建立了以“生生农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打造了“添新”、南泥湾“采鲜园”等享誉长沙的无公害
4、农产品品牌,以“新港湾”为代表的休闲农业深受游客喜爱。工业经济强势扩张,环保工业园迅速崛起,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四十八研究所光伏产业、长沙电机厂、天鹅工业泵等一大批规模工业企业不断做大做强,2010年全镇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74.8亿元,年均增长39.4%;高新技术产值实现50亿元,年均增长76.6%。三产经济集聚发展,一力物流园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力鼎、运城、宝满等物流企业竞相入驻,钢材销售经营规模不断扩大,钢材吞吐量突破390万吨,年均增长20%以上,2010年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奥特莱斯购物公园、中信城市广
5、场建成在即,高端商圈正在形成。二是五大产业板块初具规模。逐步形成了以一力物流园为龙头的物流产业板块,以天心环保工业园为代表的都市工业板块,以奥特莱斯购物公园为核心的商贸业板块,以中信新城、中建芙蓉和苑为代表的房地产板块,以世界文化环保博览园为代表的创业板块等五大产业板块。403、城乡建设卓有成效。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大力推进电力扩容、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对镇域电网进行全面改造升级,5个村实现自来水铺设到户;大力加强道路设施建设,实现韶山南路延长线、黑梨路、环保大道、新电东路、披塘路、三环线大托互通顺利通车,在镇域形成了
6、湘江大道、芙蓉南路、书院路、韶山路纵贯南北,湘府西路、黑梨路、南三环、环保大道连接东西的四纵四横路网格局;加快了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硬化村组公路78.4公里。城镇建设驶入大开发、大建设的快车道。镇域面貌不断变化。五年引进并建成或在建项目40多个,完成拆迁腾地7600多亩,拆迁房屋1200多栋,动迁人口5800余人;启动生产安置地开发1000多亩,完成安置房建设面积46.2万平米,5000多人喜迁新居,先锋村小高层安置模式成为长沙市农村城市化示范村建设的典范,京广线以东五个村逐步实现由农村向城市的转变。城乡管理实现
7、提质。组建了大托城管执法中队,与专业的清扫公司签订镇域内背街小巷垃圾清运协议和清扫保洁合同,逐步实行门前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大力开展专项整治,农村改厕5000余座,开展了乡村环境整治行动,修建道路沿线垃圾池170多座,设置分类垃圾桶400多个,拆除违法建设20余万平米,新建了黑石铺、披塘、一力三个农贸市场。404、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民生事业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一是积极落实教育强镇建设战略。逐年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力度,对全镇10多所中小学进行设施改造、环境优化,建设了大托镇中心幼儿园,
8、全镇中小学入学、毕业率均为100%,初中到高中升学率90%。全面加强了农民就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训。二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建设大托镇中心文化站,经常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村、社区都设立了图书室,上万册书籍供广大村(居)民免费借阅。三是建立完善城乡保障体系。形成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城乡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为基础,以教育、住房、就业、法律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慈善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