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143462
大小:372.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9-14
《2015历史热点汇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专题十热点主题与话题热点主题一:社会转型【背景材料】“十二五”时期是社会转型期,也是矛盾凸显期,经济发展容易失调,社会规范容易失序,心理状态容易失衡,人文精神容易淡漠。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王长江教授认为,改革成败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愿望和评价,而取决于社会矛盾的解决程度。从这个角度看,改革正在与危机“赛跑”。——《半月谈》“在社会学上,社会转型指社会结构的整体性、根本性变迁……其具体内容至少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是在当社会变迁历史进程中出现社会渐进过程的中断和质的飞跃、社会发生激烈的变化、由一种社会形态过渡到另一种社会形态的时候所
2、出现的社会整体性变动”。——《中国社会转型期研究》【知识对接】所谓“社会转型”就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比如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就是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的半封闭的传统型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型社会的转型。具体而言,关注具有转型意义的历史事件,把握社会转型时期的总体特征,深入分析社会转型的前因后果。中国史:突出中国社会的四次转型时期。1.春秋战国时期——向封建社会过渡。(1)方式:变法运动。典型:秦国商鞅变法。(2)结果:战国后期和秦汉初期中国基本确立起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3)过渡表现。 时期项目
3、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时期经济井田制土地国有土地私有政治分封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地方封国制郡县制官员世袭制贵族任期制官僚思想法家思想:厚今、变革、集权、法治董改造儒家: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2.明清、民国时期——向资本主义过渡。(1)方式: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被动转型、向西方学习、救亡爱国。(2)结果:没有完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3)表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he"governingforthepeople","Nomattertheinterestsofthemasses"conceptunderstandingisnotinplace.Thesp
4、ecificworktreatswiththedeployment,afewleadingcadrescomplainthatworkistoocomplicated,toomuchresponsibility,thepressureistoolarge,toomuchemphasisonthedifficultyofthework.Forexample,noncoalmine不积跬步第11页共12页无以至千里①明清经济高度发展:农业(技术、作物、耕地)的发展;手工业(私营、产值)发展;商业(白银、市镇、市场等)繁荣。②明朝中叶后(1500年后)资本主义萌芽。③文化:明清思
5、想批判;明清小说体现封建制度渐趋衰落;西学东渐开端。④经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发展。⑤政治:戊戌变法追求君主立宪、清朝新政立宪、辛亥革命建立民国,颁布临时约法。⑥文化:向西方学习思潮、洋务派教育改革、立宪共和思潮、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⑦社会生活:衣食住行与社会礼仪的近代化。3.新中国成立初期——向社会主义过渡。(1)方式:三大改造、制定宪法和政治建设。(2)结果:1956年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3)表现:①1940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②1949年新政协会议、《共同纲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③确立三大政治制度。④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⑤实行三大改造
6、和工业化建设。⑥1954年颁布宪法。4.改革开放时期——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渡。(1)方式:改革开放、思想解放。(2)结果:初步确立。(3)表现:①十一届三中全会转移工作重心,决定改革开放。②城乡经济体制改革。③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④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世界史着重把握四次转型时期。时期阶段特征14—16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17—18世纪欧美处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初从近代化的角度看,欧美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全面展开,资本主义社会由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
7、到20世纪末由美苏争霸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中外重要转型期对比。时 间世 界中 国14—16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明朝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明末清初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全面展开近代化刚起步he"governingforthepeople","Nomattertheinterestsofthemasses"conceptunderstandingisnotinplace.Thespecificworktrea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