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产业化建设的伦理学维度课件

城市产业化建设的伦理学维度课件

ID:18133987

大小:196.5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09-14

城市产业化建设的伦理学维度课件_第1页
城市产业化建设的伦理学维度课件_第2页
城市产业化建设的伦理学维度课件_第3页
城市产业化建设的伦理学维度课件_第4页
城市产业化建设的伦理学维度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产业化建设的伦理学维度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城市产业化建设的伦理学维度城市产业化建设的伦理学维度1问题提出2现代科学技术面临的社会伦理学反思3产业化目标和以人为本的伦理学层次4产业化目标的伦理学评价5关于科技伦理学问题的几点建议城市产业化建设的伦理学维度1问题提出什么是伦理学(ethical,ethicality)?“道德的哲学”(辞海)。简单说,伦理学是人们之间道德关系的学问。公平、正义、仁爱、善恶等概念都是伦理学的范畴。人的道德关系,本质上是物质的和精神的关系总和。科技伦理学:用人类之间的道德关系理论考量科学和技术的社会性的学说。或者从另一方面说,考量科学技术对人类道德关

2、系的影响的学说。几个简单例子来体会“科技伦理学”概念。例如:医生给药不开处方,或者处方用字别人无法认识,或者以“保密”为由不告诉病人药物成分和副作用,或者医学科学家担任药物生产企业职务,等等,这些行为在现代世界医学科学界均被视为非正义行为,属于不的行符合伦理学规范的行为。又如:中国渔业界引种红鳟、叉尾鮰、巴西白虾所导致的生物多样性问题。科技行为导致的环境后果,最终构成对人类的利益伤害。城市产业化建设的伦理学维度1问题提出“伦理学维度”:对城市产业化建设一个新的视角从古至今,人们总是戴着“伦理学”眼镜来评价人的社会行为。但对人类的科技

3、行为,特别是近百年的科学技术行为的伦理学问题却相对较少。后面我们还要说到,这是科技活动的理性特征(合理性)以及对社会的推动作用暂时掩盖了它的负面结果。但科技的伦理性问题始终存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里,我们已感性地体会到了伦理问题的存在(如河水污染、空气污染),我们也听到过“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抱怨。但我们缺乏伦理学的观察视角。科学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社会的发展始终是“硬道理”,但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坚持全面、和谐发展的伦理学原则,是科学发展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当我们从伦理学视角来分析城市产业

4、化论题时,会发现不少我们可能较少思考的疑难。城市产业化建设的伦理学维度1问题提出城市产业化建设面临那些伦理问题?以成都为例,现代世界田园城市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近期目标是用5-8年将成都建成中西部地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成为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的示范区和高端产业集聚、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李春城)。从伦理学角度考量,就会发现“近期目标”的以下几个特征:1,目标子项高度异质,且异质成分间互补性差;2,各子目标的法律保证条件不同;3,各子目标的经济保证条件不同;4,各子目标中的利益成分不

5、均等。城市产业化建设的伦理学维度1问题提出这些特征意味着什么伦理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这是本报告要探讨的问题。简单说,“全面现代化的示范”和“高端产业集聚”,与“生态文明建设”,在当前工业文明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冲突并没有解决的情况下,短时间实现“样板”目标,生态文明的“软指标”很难得到保证,很容易在经济既得利益者和公共环境利益之间、“利益集团的经济利益和公共权利、个体权利”之间的博弈中被牺牲掉,而《中国环境保护法》的“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规定,很容易作出“先发展后环保”法律释义。因此,人们有理由为自己的“生态

6、文明”命运担心。城市产业化建设的伦理学维度2现代科学技术面临的伦理学反思现代科学技术以其对人类社会进步的成功推进,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人们对科技的崇拜。但随着现代技术以其特有的规定性力量,向社会各个领域和人的实际生活的广泛渗透,技术现象与伦理观念间的冲突也日趋凸显[3]。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干细胞技术、纳米技术,等等都引起世界范围的争论。即使那些“合理性”非常明显的技术项目,例如大型水利工程,核电站,化工厂,以及许多对现代生产和社会生活具有重大价值的任何高技术产业项目,一旦进入选择程序,也常会面临伦理困境:不同背景的社会群体之间,甚

7、至相同背景的群体内部,经常出现完全不同的态度和立场。城市产业化建设的伦理学维度2现代科学技术面临的伦理学反思这种反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2.1技术应用中的责任主体间的正义关系问题;2.2技术应用的风险问题;2.3技术选择或决策中伦理冲突问题。让我们逐一作必要的解释。城市产业化建设的伦理学维度2现代科学技术面临的伦理学反思2.1技术应用中的责任主体间的正义关系问题,简单说就是社会公众之间获得利益与相应承担代价是否公平的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涌现不断为社会创造新的利益机会,但不同社会群体从新机会中享受收益的比例是不会相同的,而且

8、很可能的情况是,低收益或者收益不明显者群体,常常承担的新技术社会代价却常常高于高收益群体,从而导致社会的不公平。这种不公平的存在非常广泛。中国光伏产业可以说是技术非正义的一个典型事例:2008年中国大陆的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