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118064
大小:262.00 KB
页数:49页
时间:2018-09-14
《神经生物学复习题答案-201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篇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第一章神经元和突触一、名词解释:1、神经元:神经细胞即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突触:神经元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特异性功能接触部位称之为突触。3、神经胶质细胞:是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除了神经元以外的所有细胞。具有支持、滋养神经元的作用,也有吸收和调节某些活性物质的功能。二、问答题:1.神经元的主要结构是什么?可分为哪些类型?神经元的主要结构包括胞体(营养和代谢中心)、树突(接受、传导兴奋)、轴突(产生、传导兴奋)。分类:1)、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分类: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
2、元、假单极神经元。2)、根据树突分类:①按树突的分布情况分类:双花束细胞、a细胞、锥体细胞、星形细胞。②按树突是否有棘突:有棘神经元、无棘神经元。③按树突的构型:同类树突、异类树突、特异树突神经元。3)、根据轴突的长度分类:高尔基I型神经元、高尔基II型神经元。4)、根据功能联系分类:初级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5)、根据神经元的作用分类:兴奋性神经元、抑制性神经元。6)、根据神经递质分类:胆碱能神经元、单胺能神经元、氨基酸能神经元、肽能神经元。2.简述突触的分类。突触:神经元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特异性功能接触部位称之为突触。
3、分类:1)、根据突触连接的成分分类:轴—体、轴—树、轴—轴三种最为主要。2)、根据突触连接的方式分类:依傍性突触、包围性突触。3)、根据突触连接的界面分类:I型突触(非对称性突触)、II型突触(对称性突触)。4)、根据突触囊泡形态分类:S型突触、F型突触。5)、根据突触的功能特异性分类:兴奋性突触、抑制性突触。6)、根据突触的信息传递机制分类:化学突触、电突触。3.试述化学突触的结构特征。化学突触:通过神经递质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突触。由突触前成分、突触后成分和突触间隙三部分构成。1)、突触前成分:神经末梢膨大的部分,含有神经递质的囊泡
4、状结构,是递质合成、贮存和释放的基本单位,也是神经递质量子释放的基础,可分为①无颗粒囊泡②颗粒囊泡。2)、突触间隙: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之间的空隙,其宽度因突触类型的不同而异。突触间隙内有电子致密物质存在,含有黏多糖、糖蛋白和唾液酸。3)、突触后成分:包括突触后膜、突出下网、突触下致密小体以及线粒体、滑面和粗面内质网、突触下囊、多囊体、微丝、微观和包被囊泡。突触后膜分为厚型突触后膜、薄型突触后膜、高密度电子致密物质的突触后膜。4.试述电突触的结构特征。电突触也称缝隙连接,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及突触间隙构成。两侧膜均没有增厚特化,也无突触囊
5、泡的存在。电突触的每一侧膜上都排列着多个圆柱状半通道,又称为连接子,各由6个相同的蛋白质亚基围成,其中心是一个亲水性的孔道。两侧的连接子相互准确对接,即形成缝隙连接通道,该通道贯穿两侧细胞膜,使得两个细胞的细胞质相通。缝隙连接的通道可允许带电离子通过产生离子电流传递冲动,其信号传递是两向的,而且速度快几乎没有突触延搁。电突触可与化学突触共存于一个突触中,构成混合突触。5.神经胶质细胞分为几种类型?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分为两类1)大胶质细胞:来自神经外胚层,是神经胶质的主要部分,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2)小胶质细胞:一般认
6、为是来自中胚层的胚胎单核细胞。周围神经系统中有来源于神经嵴的施万细胞,包裹神经轴突形成髓鞘;还有感觉上皮的支持细胞等。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1.支持作用;2.绝缘、屏障作用;3.保护、修复与再生作用;4.物质代谢营养作用;5.免疫应答反应;6.维持局部离子平衡作用;7.对递质的调节;8.合成神经活性物质第二章神经元膜的电学特性和静息电位一、名词解释:1、静息电位:未受刺激时神经元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2、极化:神经元膜两侧内负外正的带电状态成为极化。3、去极化:膜电位的数值向负值减少的方向变化(绝对值减小),甚至由负变正的过程。4、超极化:
7、膜电位的数值向负值增大的方向变化的过程称为超极化。二、问答题:1.神经元膜的物质转运方式有哪些?1)、通过脂质双层的物质扩散——单纯扩散:扩散是溶液中的溶质或溶剂分子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净移动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或气体顺浓度差的跨细胞膜转运。如O2、CO2、乙醇、脂肪酸。离子在溶液中的扩散通量决定于:离子的浓度差(浓度梯度)、离子所受的电场力(电位梯度)跨膜物质转运的扩散通量决定于:电化学梯度、膜的通透性(permeability)。2)通过膜蛋白介导的物质转运:⑴、被动转运(passivetransport):不溶于脂质或难溶于脂质的
8、物质,在细胞膜上某些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形式称易化扩散,如葡萄糖、氨基酸、离子等。分为: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特点:顺浓度梯度移动,无需细胞额外供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