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重点归纳(考试必备)

免疫重点归纳(考试必备)

ID:18118008

大小:1.48 M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14

免疫重点归纳(考试必备)_第1页
免疫重点归纳(考试必备)_第2页
免疫重点归纳(考试必备)_第3页
免疫重点归纳(考试必备)_第4页
免疫重点归纳(考试必备)_第5页
资源描述:

《免疫重点归纳(考试必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章免疫: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传统的免疫概念: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即抗传染免疫。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免疫细胞(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PC))、免疫分子(分泌型、膜型)免疫系统主要功能及其生理和病理表现:免疫防御:生理表现是抗感染免疫作用,病理表现是超敏反应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免疫监视:生理表现是清除突变细胞(包括肿瘤细胞)、清楚病毒感染细胞,病理表现是发生肿瘤、病毒持续性感染。免疫自稳:生理表现是对自身成分处于耐受状态、对非己

2、抗原产生适度免疫应答、清除衰老或损伤细胞,病理表现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超敏反应性疾病。天然性免疫:又称非特异免疫或固有性免疫,抵抗病原菌的第一道防线;是由种系发育过程中先天遗传而来,作用广泛并不针对特定的抗原(任何外界异物)。天然组织屏障:皮肤、黏膜、胎盘屏障等;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等;固有免疫分子:溶菌酶等获得性免疫:又称特异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机体在个体出生后乃至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针对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或其产物的特异性抵抗力。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第二章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初级淋巴器官)免疫细胞发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胸腺功能: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3、;免疫调节;自身耐受的建立和维持骨髓功能:造血功能(免疫细胞的发源地);B细胞分化发育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主要)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次级淋巴器官)成熟的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发生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淋巴结(结构最完备的外周免疫器官):过滤、清除异物(滤过淋巴液——淋巴结对细菌的清除率可达99.5%);T、B细胞定居的场所;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发生初次免疫应答的场所。B细胞区(25%)T细胞区(75%)脾脏(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血液滤过作用(位于血液循环的通路上,约90%的循环血液要流经脾;含巨噬细胞,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病原体,代谢废物等,净化血液);合成某

4、些生物活性物质(补体、白细胞激肽、干扰素等成分);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B细胞区(60%)T细胞区(40%);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是针对来自血液中抗原的主要免疫应答场所;产生抗体的主要器官)粘膜免疫系统,主要包括:⑴、鼻相关、支气管相关、肠相关、泌尿生殖系统相关的淋巴组织;⑵扁桃体、派氏集合淋巴结以及阑尾等器官化的淋巴组织。总面积约占人体总淋巴组织的50%,局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第三章抗原:能与相应的淋巴细胞抗原受体(BCR/TCR)特异性结合,诱导(活化或抑制)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进行特异性结合(体内或体外)的物质。抗原特性:免疫原

5、性(抗原特异性激活免疫细胞,使其产生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即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抗原性或免疫反应性(能与相对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结合反应的能力)。半抗原:只有抗原性,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小分子物质如:多糖、类脂、一些药物等。完全抗原: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的物质。天然的蛋白质抗原都是完全抗原。抗原的异物性(免疫原性的本质,首要条件):在胚胎期,未与免疫活性细胞充分接触过的物质均为异物。1、异种物质:微生物,植物,异种动物;2、同种异体物质:同一种属不同个体,如血型抗原等;3、自身物质:如眼晶体蛋白,精子细胞等。抗原的特异性:既指免疫原性,又指免疫反应性。表

6、位(ep)/抗原决定基/决定簇(AD):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通常为5-15个氨基酸残基、5-7个多糖残基或者核苷酸组成。抗原表位可分为:根据结构特点:①、线性表位——序列上相连续的氨基酸组成;②、构象性表位——序列上不连续的多肽、多糖或核苷酸组成,有空间构象形成的表位。按结合抗原受体分类:①、T细胞表位——供TCR识别的表位,只识别经加工处理的线性表位;②、B细胞表位——供BCR识别的表位,直接识别线性表位或构象性表位,无需加工处理。共同抗原表位与交叉反应:共同抗原/交叉抗原:不同抗原物质之间存在共同的抗原表位。交叉反应:抗体对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表位的不同抗原

7、的反应。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抗原理化性质:1、相对分子质量:一般为10KD以上;2、化学组成和复杂性:结构越复杂,免疫原性越强;3、分子构象与易接近性:抗原表位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受体相互接触的难易程度;4、物理状态:环状结构>直链结构,颗粒性抗原>可溶性抗原。宿主因素:1、遗传因素:免疫应答强弱受遗传调控;2、生理因素:青壮年>老幼;健康与营养等。免疫途径和方法: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皮内>皮下>肌内>腹腔>静脉>口服。抗原的种类:根据诱导抗体产生是否需要T细胞参与分类:1、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指刺激B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